-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抗肿瘤药物静脉输注管理规范
一、用药前评估与准备
(一)患者评估
1.基础信息与病史采集:需全面收集患者年龄、体重、身高、过敏史(尤其是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既往抗肿瘤治疗史(包括化疗方案、放疗范围、靶向/免疫治疗用药及反应)、合并症(如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疾病)等信息。重点关注既往静脉输注过程中是否发生过外渗、过敏或静脉炎等不良反应,记录具体药物、反应类型及处理措施。
2.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输注前需核对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0×10?/L、血小板≥100×10?/L)、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2.5倍正常值上限,血清肌酐≤1.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1.5)等结果。对使用心脏毒性药物(如蒽环类)的患者,需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者,需关注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等指标。
3.静脉血管条件评估:通过视诊、触诊结合超声检查,评估外周静脉弹性、直径(≥2mm)、走行(避免关节、静脉瓣及手术/放疗区域)及血流情况。对需长期输注或使用刺激性/腐蚀性药物(如多柔比星、奥沙利铂)的患者,建议选择中心静脉通路(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港PORT),并记录血管评估结果于护理记录单。
(二)药物评估与核对
1.药物特性确认:严格核对医嘱中的药物名称、剂量(需按体表面积或体重精确计算)、浓度、给药途径、输注时间及配伍要求。重点关注药物的刺激性(如长春碱类为中度刺激性,丝裂霉素为强刺激性)、稳定性(如顺铂需避光,奥沙利铂禁与氯化物配伍)、半衰期及毒性特点(如紫杉醇易致过敏,伊立替康易致延迟性腹泻)。
2.配伍禁忌核查:建立抗肿瘤药物配伍禁忌数据库,输注前通过双人核对(护士+药师)确认药物与溶媒(如多柔比星用5%葡萄糖,环磷酰胺用0.9%氯化钠)、联合用药(如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需序贯输注)的相容性,避免混合后出现沉淀、变色或效价降低。
二、输注前准备
(一)环境与设备要求
1.配置环境:细胞毒性药物(如烷化剂、抗代谢药)需在生物安全柜(BSC-Ⅱ级)内配置,配置间需独立通风,温湿度控制在20-24℃、40-60%。非细胞毒性药物(如靶向药)配置需在清洁、消毒的治疗室进行,配置前30分钟停止人员流动,紫外线消毒30分钟。
2.设备检查:输注前需检查输液泵(校准误差≤±5%)、微量推注泵功能,确保报警装置(压力、气泡、完成)灵敏;备齐急救设备(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及药品(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苯海拉明),急救车需每日清点并记录。
(二)药液配置与核对
1.无菌操作规范:配置人员需穿戴双层手套(内层PVC手套,外层无粉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及口罩,操作时避免药液溅出。抽取药液时,注射器内保留5%空气避免回吸,稀释时沿瓶壁缓慢注入溶媒,避免剧烈震荡。
2.标签管理:配置完成后,在输液袋/瓶上标注药物名称、剂量、浓度、配置时间(精确到分钟)、失效时间(如紫杉醇配置后24小时内使用,奥沙利铂需6小时内输注)及配置者签名,双人核对无误后密封转运。
(三)静脉通路建立
1.通路选择原则:
-外周静脉(PVC)仅用于短期(≤48小时)、非刺激性药物(如环磷酰胺低浓度)输注,穿刺部位首选前臂贵要静脉,避开关节、静脉瓣及已发生静脉炎区域。
-中心静脉通路(PICC、PORT)用于刺激性/腐蚀性药物(如多柔比星、长春新碱)、高渗(600mOsm/L)或pH5/pH9的药物输注。PORT需使用无损伤针穿刺,穿刺后抽回血确认位置,冲管(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后连接输液装置。
2.穿刺操作规范:穿刺前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2分钟待干)消毒皮肤,范围≥10cm×10cm;见回血后送管,避免送管时退出针芯;固定时使用透明敷贴(注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外露导管呈“S”形,避免打折。
三、输注过程管理
(一)滴速控制与监测
1.初始滴速设定:所有抗肿瘤药物初始滴速需按说明书要求缓慢输注,如紫杉醇前15分钟滴速≤15滴/分钟(约50ml/h),观察无过敏反应后逐步调整至目标速度(通常150-200ml/h)。特殊药物如依托泊苷需≥30分钟输注,伊立替康需90分钟以上输注。
2.动态调整机制:输注过程中每30分钟记录滴速(输液泵显示值与实际观察值核对),若患者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立即减慢滴速并报告医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时,需持续监测血压(每15分钟一次),收缩压15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时暂停输注。
(二)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1.过敏反应:
-轻度反应(皮疹、瘙痒、打喷嚏):立即减慢滴速,皮下注射苯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