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在境外‘打工’聊聊天,为什么也算诈骗?”——揭开境外电信诈骗中“业务员”的法律责任真相.docx

“我只是在境外‘打工’聊聊天,为什么也算诈骗?”——揭开境外电信诈骗中“业务员”的法律责任真相.docx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只是在境外‘打工’聊聊天,为什么也算诈骗?”——揭开境外电信诈骗中“业务员”的法律责任真相

【导语/悬念】

以为只是按照公司要求在社交软件上和人聊天,没有直接实施骗钱,就能逃避法律制裁?认为自己在犯罪团伙中只是“小角色”,情节轻微,一定能判处缓刑?本案中五名前往境外“务工”的年轻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给出了法律的明确答案。

【案情回顾】

2017年至2018年间,许某、陈某甲、刘某甲、曹某、何某甲五人先后前往老挝金三角特区,加入一个名为“某甲公司”的电信诈骗犯罪窝点。

工作内容:他们使用公司提供的虚拟人设,在交友软件上添加中国大陆居民,通过聊天建立信任后,将其引流至微信,最终诱骗至虚假赌博游

文档评论(0)

std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