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胎儿鼻骨超声检查操作规范
胎儿鼻骨超声检查是评估胎儿颜面部发育及染色体异常风险的重要手段,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以确保结果准确性。以下为具体操作规范:
一、操作前准备
(一)孕妇准备
1.孕周确认:检查应在孕11周0天至13周6天(头臀长45-84mm)进行,此阶段为鼻骨显示的最佳时间窗。早于11周时鼻骨骨化未完成,显示率不足50%;超过14周后因胎儿活动增加、体位变化或羊水分布影响,可能导致显示困难。
2.无需特殊准备:孕妇无需空腹或充盈膀胱,但需穿着宽松衣物以便暴露腹部。检查前应向孕妇说明检查目的、流程及可能的等待时间,缓解其紧张情绪,提高配合度。
(二)设备与探头选择
1.超声仪器:需使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备二维灰阶成像功能,建议配备容积超声(如3D/4D)作为辅助手段。
2.探头选择:首选凸阵探头(频率3-5MHz)或线阵探头(频率5-9MHz),孕周较小(≤13周)时推荐使用经腹凸阵探头,若孕妇腹部脂肪较厚(BMI>30),可适当降低探头频率以提高穿透性;经阴道探头(频率5-7MHz)仅在经腹图像质量不佳时作为补充,需严格评估孕妇禁忌证(如阴道出血、宫颈机能不全等)。
(三)参数设置
1.深度调节:根据孕妇腹壁厚度及胎儿位置调整,确保鼻骨所在平面位于图像中央,深度范围以显示胎儿头臀长整体为宜(通常8-12cm)。
2.增益调节:初始设置为仪器默认值,逐渐调整至鼻骨呈现清晰的强回声线,周围软组织呈中等回声,避免增益过高导致伪影(如“彗星尾征”)或过低导致鼻骨显示不清。
3.聚焦设置:将聚焦区置于胎儿颜面部水平(深度3-5cm),确保目标区域图像细腻。
4.动态范围:调整至80-100dB,平衡组织对比度,突出鼻骨与周围结构的边界。
二、标准扫查流程
(一)孕妇体位
常规取仰卧位,双腿略屈曲以放松腹部肌肉。若胎儿背侧朝向母体(颜面部贴于子宫前壁),可适当垫高孕妇臀部(约15°)或让其左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改变胎儿体位;若胎儿俯屈过度(下颌贴近胸部),可轻推孕妇腹部刺激胎儿活动,或等待5-10分钟后复查。
(二)标准切面获取
1.正中矢状切面(关键切面):
-探头置于孕妇下腹部,沿胎儿脊柱长轴扫查,获取胎儿头臀长测量切面(显示胎头、颈后透明层、脊柱连续性)。
-保持探头方向不变,向胎儿颜面部侧倾斜(约15-30°),调整至显示胎儿前额、鼻骨、上颌骨及下颌的连续矢状面。
-确认切面标准:前额呈平滑弧形强回声;鼻骨为两条平行的短棒状强回声(长度2-7mm),位于前额与上颌骨之间,与额骨、上颌骨连接处连续;上颌骨呈水平走行的强回声线,下颌骨可见轮廓但无需完全显示;眼眶仅显示一侧(正中矢状面仅能显示单侧眼眶)。
2.辅助切面(冠状切面):
-当正中矢状面显示不清时,可切换至冠状切面:探头垂直于胎儿矢状轴,扫查平面经过双眼水平,显示双侧眼眶对称分布,鼻骨呈横置短棒状强回声,位于双眼眶之间、上颌骨上方。
-冠状切面有助于判断鼻骨是否存在单侧缺失,但无法准确测量长度,需结合正中矢状面结果综合评估。
(三)鼻骨测量方法
1.测量平面:必须在正中矢状切面上进行,确保鼻骨长轴与声束方向平行(夹角≤15°),避免因斜切导致长度测量误差(误差可高达20%-30%)。
2.测量标记:使用电子标尺,一端置于鼻骨与额骨连接处(根部),另一端置于鼻骨游离端(顶端),测量直线距离。注意避免将鼻骨周围软组织(如皮肤)误认为骨组织,需确认强回声线为骨皮质回声(后方可伴声影)。
3.重复性要求:同一检查者需测量2次,取平均值;不同检查者测量结果差异应≤0.5mm,否则需重新扫查。
三、图像评估标准
(一)正常表现
1.声像特征:鼻骨呈两条平行的强回声线(单胎显示为“双轨征”,部分胎儿因声束角度可显示为“单条强回声线”),边界清晰,连续性完整,与额骨、上颌骨连接处无中断。
2.长度参考值(基于头臀长):
-头臀长45mm(约11周):鼻骨长度≥1.2mm;
-头臀长60mm(约12周):鼻骨长度≥2.4mm;
-头臀长84mm(约13周6天):鼻骨长度≥5.2mm。
注:各实验室需根据自身数据建立本机构参考范围,建议每2年更新一次。
(二)异常表现
1.鼻骨缺失(NasalBoneAgenesis):
-完全缺失:正中矢状面及冠状面均未探及鼻骨强回声,额骨与上颌骨之间仅见软组织回声(厚度≤1.5mm)。
-单侧缺失:冠状面显示单侧鼻骨强回声缺失,对侧鼻骨存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