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称谓类型.docxVIP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称谓类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年龄称谓

1.幼儿时期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孩提:指2至3岁的幼儿。“提”本义是“抱”,此词常用来泛指童年。

始龀:指儿童开始换牙的年龄,男孩约8岁,女孩约7岁。也泛指童年。

垂髫:指3、4岁至8、9岁的儿童。古代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2.少年时期

总角:指8、9岁至13、14岁的少年。古时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常用来泛指童年时期。

九龄:9岁。

外傅之年:10岁,指儿童外出求学之时。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3.青年时期

金钗:女子12岁。

豆蔻:女子13、14岁。源自杜牧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束发:男子15岁。到了这个年龄,男子会把原来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及笄:女子15岁。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发簪)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龄。

二八:女子16岁。也称“破瓜”,“瓜”字可拆分为两个“八”字,故称。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4.中年时期

而立: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强仕:40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指男子年富力强,可以出仕。

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知非:50岁,《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艾服: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

5.老年时期

花甲:60岁。中国古代用于支纪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共六十个花甲子,故称。

耳顺:60岁。源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杖乡:60岁。古代君王赐予老人手杖,表示60岁后可拄杖行走于乡里。

古稀:70岁。源自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国:70岁。指70岁后可拄杖行走于都城。

致事:70岁。同“致仕”,指官员退休的年龄。

杖朝之年:80岁。指80岁后可拄杖入朝。

耄耋之年:泛指80至90岁的高龄老人。

鲐背之年:90岁。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故称。

期颐之年:100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为百岁老人需要子孙赡养和照顾。

二、常见称谓

1.直称姓名

大致有3种情况:①自称姓名或名,如“时珍,荆楚鄙人也”。②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钱乙,字仲阳”。③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称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张机为张仲景。

3.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4.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5.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如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故而人称其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故而人称其王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刘完素为河间(今河北河间市)人,被称为刘河间。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市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于江苏常熟市的翁同龢。

7.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但因昌黎(今辽宁锦州市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苏轼本为四川眉州(现四川眉山市)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赵郡苏氏是当地望族。

8.称官名

将官名用作人的称呼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为王右军;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被称为杜拾遗,又因其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9.称爵名

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