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施工工艺要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施工工艺要点

作为在桩基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施工员,我常跟新来的徒弟说:“人工挖孔桩的安全和质量,半条命在护壁上。”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工人系着安全绳下到十多米深的孔底时,头顶那一圈圈咬合的护壁,就是他们的”安全帽”;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那层层包裹的护壁,又是桩体抵抗土体侧压力的”防护甲”。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把护壁施工的里里外外讲透。

一、为什么说护壁是人工挖孔桩的”生命线”?

人工挖孔桩是靠逐段开挖、逐段支护形成的地下结构,与机械成孔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在孔内作业”。试想,当孔深超过5米后,周围土体的侧压力、地下水的渗透力、甚至邻近区域的振动,都会对孔壁稳定性造成威胁。这时候如果没有护壁,轻则孔壁坍塌埋住工具,重则引发人员伤亡——我就见过某工地因护壁厚度不足,在开挖至8米时突然塌孔,好在工人反应快爬了上来,但那堆混着碎石的泥土砸在脚边的场景,至今想起来都后怕。

护壁的核心作用有三:一是支挡周围土体,防止孔壁在开挖过程中失稳坍塌;二是控制桩孔形态,确保成孔直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三是阻断地下水渗透,为孔内作业提供干燥环境。这三个作用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后续工序被动。

二、护壁施工的”四步走”核心流程

要做好护壁,得先理清”设计-材料-施工-验收”这条主线。就像盖房子要先有图纸、再备料、后施工一样,护壁工艺也讲究”一步不能省,一环不能松”。

2.1第一步:护壁设计——从”凭经验”到”按数据”

早年施工时,有些老师傅靠”看土性、估深度”定护壁参数,现在可不行了。规范要求护壁设计必须结合地质勘察报告、桩径、孔深、地下水情况综合计算。

(1)护壁类型选择

最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护壁,适用于大部分土层、砂层和强风化岩层;如果是黏土且地下水位低,也可用砖砌体护壁(但现在用得少,主要是强度和整体性不如混凝土);遇到流砂层或地下水特别丰富的区域,可能需要钢护筒跟进护壁(成本高,但见效快)。我去年参与的项目,有段地层是松散的粉砂层,原计划用混凝土护壁,结果挖了3米就开始涌砂,最后紧急改用3mm厚的钢护筒,边挖边压,才稳住了局面。

(2)关键设计参数

厚度:一般土层护壁厚度取100-150mm,砂层、碎石层要加到150-200mm,软土层甚至需要200-250mm。记得有次在淤泥质土层施工,设计要求护壁厚度250mm,但工人为了赶进度只做了200mm,结果下一段开挖时,上一段护壁直接被侧压力挤裂了。

配筋:当孔深超过10米或土层较差时,必须配置φ6-φ8的钢筋,间距150-200mm。我亲眼见过没配筋的护壁,在12米深的孔位上,混凝土因收缩和土体压力出现贯通裂缝,差点酿成事故。

高度:每节护壁高度通常0.8-1.0米,特殊情况(如易塌土层)要缩短到0.5-0.8米。有次遇到回填土区域,我们把每节高度降到0.6米,虽然每天进度慢了点,但安全系数明显提升。

2.2第二步:材料准备——“好料”才能出”好活”

材料关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我见过工人为了省事,用含泥量超标的河砂拌混凝土,结果护壁强度上不去;也见过采购图便宜,买了直径不足的钢筋,导致护壁抗裂能力差。

(1)混凝土护壁材料

水泥:优先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禁用过期或结块水泥(有次用了存放半年的水泥,护壁28天强度仅达到设计值的70%)。

砂石:砂要用中粗砂,含泥量≤3%;石子粒径5-20mm,含泥量≤1%。现场必须过筛,我习惯蹲在筛砂机旁,抓一把砂搓一搓,手感发涩、没有明显泥灰才放心。

外加剂:如果需要早强(比如工期紧),可掺1-2%的早强剂;如果孔内有渗水,可加3-5%的防水剂(去年在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加了防水剂的护壁,渗水点从每节5-6处降到1-2处)。

(2)钢筋与模板

钢筋必须有合格证,现场要做拉伸试验。模板一般用定制的弧形钢模或木模,每块模板长度与护壁高度一致,拼接后要检查弧度(用2米靠尺量,偏差不超过5mm)。我带的班组有个习惯——每次支模前,都用粉笔在模板内侧画一道基准线,合模后检查基准线是否对齐,确保上下节护壁圆心一致。

2.3第三步:施工操作——“慢工”才能出”细活”

护壁施工最忌讳”赶进度”,每一步都要像绣十字绣一样细致。我总结了”开挖-支模-浇筑-养护”四步操作法,每一步都有门道。

(1)开挖与护壁交替进行

开挖必须”先中间、后周边”,每挖0.8-1.0米深,立即支模浇筑护壁。这里有个关键点:上下节护壁必须”错台咬合”,也就是上一节护壁底部要预留100-150mm的”企口”,下一节护壁浇筑时嵌入这个企口(就像搭积木时的凹凸槽)。我刚入行时吃过亏——没做企口,结果下一节开挖时,上节护壁底部被土体挤得往下滑,幸亏及时用木楔顶住才没塌。

(2)支模:精准度决定质量

支模前要重新测量孔位中心,用垂球吊线,确保模板圆心与桩位中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