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性处理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简称UC)是一种累及结直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这种“不死的癌症”虽不直接致命,却像一根细针不断挑动患者的生活——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生活质量下降已是常态,更棘手的是,随着病程延长,各种并发症如同隐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将患者推入更危险的境地。今天,我们就来掰开揉碎聊聊UC并发症的那些事,从“怎么识别”到“如何处理”,从“医生怎么做”到“患者能做什么”,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最真实的温度,为UC患者和家属点亮一盏“并发症应对灯”。
一、为什么要重视UC并发症?先看一组“残酷的数据”
UC的自然病程呈现“缓解-复发”交替的特点,约80%的患者在确诊后会经历至少一次病情活动。而随着病程延长(尤其是超过8-10年)、病变范围扩大(全结肠受累)、炎症持续活动(内镜下黏膜溃疡长期不愈合),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显著上升。有研究显示,病程超过20年的UC患者,肠道内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的发生率可达15%-20%,肠道外并发症(如关节炎、葡萄膜炎)的累积发生率甚至高达30%。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更可能直接危及生命——比如中毒性巨结肠的死亡率曾高达30%(随着现代医学进步已降至5%-10%,但仍不可小觑);而结直肠癌的风险在病程30年以上的患者中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
更关键的是,很多并发症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病情复发”而延误治疗。比如,有些患者出现轻度腹胀时,可能觉得“拉几次肚子就好了”,却不知这可能是中毒性巨结肠的前兆;有些患者关节痛时,可能自行贴膏药,却忽略了这是肠道外并发症的信号。因此,了解UC并发症的“预警信号”和处理原则,是每个UC患者和家属的“必修课”。
二、UC并发症的“两大战场”:肠道内与肠道外
UC的炎症虽主要集中在结直肠,但作为一种系统性免疫异常疾病,其影响远不止于肠道。我们可以将并发症分为“肠道内并发症”(直接由肠道炎症或结构改变引起)和“肠道外并发症”(由全身免疫反应或代谢紊乱导致),两者相互关联,处理时需“双管齐下”。
(一)肠道内并发症:UC最危险的“地雷阵”
肠道内并发症多与炎症活动度、病变范围及病程相关,急性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大出血)起病急、进展快,需争分夺秒处理;慢性并发症(如肠狭窄、癌变)则像“温水煮青蛙”,需长期监测。
中毒性巨结肠:UC患者的“生死48小时”
这是UC最凶险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病变广泛(全结肠受累)、炎症活动剧烈的患者,诱因可能是不恰当的止泻药(如洛哌丁胺)、钡剂灌肠检查,或激素/生物制剂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
预警信号:患者原本的腹泻、腹痛突然加重,转为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胀如鼓(腹部明显膨隆,叩诊呈鼓音);发热(体温>38.5℃);心率加快(>100次/分);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15×10?/L);腹部平片可见结肠明显扩张(横结肠直径>6cm),肠壁积气(提示肠壁缺血坏死)。
处理原则:中毒性巨结肠的死亡率与治疗时机直接相关,确诊后需立即启动“多线作战”:
严格禁食+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持续抽吸胃内容物,减少肠道压力,避免进一步扩张;
静脉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补充能量、蛋白质、电解质(尤其是钾,腹泻会导致大量钾流失,低血钾会加重肠麻痹);
强化抗炎治疗:若患者未使用过激素,可予甲泼尼龙40-60mg/日静脉滴注;若激素无效或已处于激素依赖状态,需紧急使用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
抗生素预防感染:肠道扩张时肠壁缺血,细菌易透过肠壁进入腹腔,需覆盖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
手术“最后防线”:若经上述治疗24-48小时无改善(如腹胀加重、出现腹膜炎体征、血乳酸升高提示肠坏死),或出现肠穿孔迹象(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如“板状腹”),需立即行全结肠切除+回肠造瘘术。
我曾见过一位30岁的患者,因自行服用止泻药“控制症状”,3天后出现剧烈腹胀、高热,送到医院时腹部平片显示横结肠直径达10cm,最终虽紧急手术保住了性命,但术后长期带着造口袋生活,其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这也提醒我们:UC患者千万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强行止泻”可能堵住了“出口”,却堵不住炎症的“内爆”。
肠穿孔:从“隐痛”到“剧痛”的致命转折
肠穿孔多继发于中毒性巨结肠(约50%的中毒性巨结肠会发生穿孔),也可能由深大溃疡直接侵蚀肠壁全层导致。穿孔后,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死亡率极高。
预警信号:患者原本的腹痛突然加剧,呈“刀割样”或“撕裂样”,深呼吸、咳嗽时加重;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按压后突然松手更痛);腹肌紧张如“木板”;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感染性休克表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