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扬施琅之谬.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几年,随着反“台独”斗争的宣传声势不断提升,有人又炒作起由南明投降清朝后率军攻台的水军将领施琅。此人在郑军和清军之间反复投降过多次,并为清朝统治者扑灭了国内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在民国年间直至解放初期的史书中被归入“汉奸”之列。70年代后,史学界重新评价清朝并强调民族融合,对施琅不再加以骂名,却也不加褒扬。有人研究300多年前施琅攻台的战例,进而借古喻今将其与当前反“台独”类比纯属荒唐。部分人还天真地希望通过宣扬“施琅大将军”而唤起统一祖国的热情,殊不知抬出这个与吴三桂并列的不义之人,在道德观上只能起到负面作用,而且以实用主义方法曲解历史人物也会引起海峡两岸众多有识之士的反感。

胡乱比附,赞美满清、施琅,从史学角度看实为大谬

历史应古为今用,正确的应用原则是通过总结历史规律来启发现代人,而不是以实用主义态度生搬硬套、借古喻今。把跨越时代和本质不同的事件牵强附会地硬扯在一起,等于否定了历史是一门科学,而将其当成按现实需要而随意曲写的工具。

前几年有人将施琅攻台比附为“武统台湾”,还播出过影射意味十足的电视剧,将古人言行生搬硬套于当前的现实需要。颂扬施琅的人称其率军攻台制止了“分裂”,而了解现代国际关系的人都知道,“独立”、“分裂”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后才出现的主权观念,将其生硬地向古人头上乱套是十足的无知。

如果按颂扬施琅的逻辑,把驱逐外敌收复台湾并作为抗清根据地的郑氏集团视为搞“分裂”,本为明朝官员的努尔哈赤对抗中央政权建立“后金”国岂不是性质更为严重的“分裂”?何况在1644年吴三桂接迎清兵入关前,割据东北的清政权向明朝提出的谈判条件只是承认其占有现有领地称王称帝,完全是要求分疆裂土,根本不是想“统一”。再以此类推,南北朝、五代各国,与宋朝对立的辽、金、西夏和蒙元建立初期不都成了“分裂集团”?他们之间及与宋朝之间发生了300年的频繁征战,又该怎么标定谁是“反独促统”的正义一方呢?

孙中山发起反清革命时,提出了“驱逐鞑虏”的民族主义口号。受其影响,后来的史学界曾把清朝入关写成“入侵”。解放后,由于满族早已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史学界逐渐肯定了清朝入关后也是中国的正统王朝,洪承畴、施琅等人也被摘掉了“汉奸”帽子,吴三桂受贬斥的罪名是发动破坏社会秩序的“三藩之乱”。不过,清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和大搞征服屠杀,仍然应该受到谴责。包括郑氏集团在内的南方汉族抗清武装本属反对民族征服的正义斗争,而一些人出于短期的现用主义需要,把与“正统”王朝对立的人都称为“分裂”,这就完全走向了另一个认识误区。若按这种非正即逆的单向思维逻辑,洪秀全、孙中山都曾与清朝分庭抗礼,那岂不也是搞“分裂”吗?

郑成功占据台湾是收复国土,不能把郑氏比附成“分裂集团”

我国史学界一直将恢复台湾的壮举归功于郑成功。特别是1949年国民党逃台并在翌年得到美国出兵保护后,台海两岸形成分裂,国内更大力颂扬郑成功驱逐外国侵略者的复台之功,对郑成功的子孙坚守台湾抗清抗荷也曾做过肯定,80年代还拍摄过歌颂郑成功的电视剧。近些年却有人颂扬施琅而贬郑氏,也等于贬低或否定了其收复台湾的功绩。

若仔细考察历史,可以看出郑氏三代人占据台湾坚持抗清,根本不是想搞“独立”。1644年满清入关后,南明王朝坚持抗清18年,郑成功又是东南地区的明军统帅,并受赐朱姓而称“国姓爷”。对于清朝同南明的战争,民国年间和解放初期的史论通常从汉族角度出发同情南明王朝,后来因对满汉一视同仁而视其为中国内战。从这个角度看,想恢复中原的南明王朝和想征服南方的清朝都是封建王朝,双方并无正逆之分。

在这一南北内战期间,虽然郑成功收复台湾同壮大反清根据地的目标有关,但只有他进行了“外战”,即对荷兰作战。郑成功于1661年从福建跨海东征,收复被荷兰人窃据38年的宝岛,创造了世界近代史上东方民族击败西方殖民者的辉煌范例。目前,福建和台湾都有众多的郑成功庙宇和雕像,表达了两岸对郑氏维护中国领土功绩的认同。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在台南建立了“东都”,想迎接南明的永历皇帝前来。郑成功于1662年病逝,南明王朝也在云南被清军消灭。此后,郑成功之子郑经仍奉养南明皇族后裔,并公开声称“庶机勾践之国,无堕先王之志”,并曾几次渡海西征以图进取中原。由于清朝强大,郑氏集团曾与之谈判周旋,最后和议破裂的原因恰恰是郑经不接受清朝要其孤悬海外割断与大陆联系的要求,坚持要在福建的海澄保留一个据点。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台湾近代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解释和议破裂的原因是“索海澄为互市。启圣(即清朝的福建总督姚启圣)执不可,议遂破”。这一史实说明,当时想“分裂”的倒是清朝方面,是他们想切断台湾与大陆的关系,防止郑氏集团反攻。

当年清朝一直将对台湾郑氏的战事看作是明清两朝之争的延续,企图承认“郑氏明之孤臣,非国朝之乱贼”。郑家在台湾奉南明正溯,行

文档评论(0)

建筑施工图设计 C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建筑设计工程师持证人

建筑设计规范,行业动态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2日上传了建筑设计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