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诺如病毒流行期个人防护要点
秋冬季节的清晨,社区微信群里突然弹出一条消息:“XX幼儿园小班发现3例呕吐腹泻病例,暂定为诺如病毒感染”。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头号元凶”,诺如病毒凭借超强的传染性、极短的潜伏期和广泛的人群易感性,每年都会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场所掀起一波波”健康小风波”。作为长期从事公共卫生防控工作的从业者,我太清楚这种病毒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焦虑——孩子半夜上吐下泻时家长的手忙脚乱,上班族突然腹痛腹泻的尴尬,养老院里老人脱水送医的紧张……其实,诺如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完全能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今天,咱们就从”认识病毒-日常防护-感染应对-特殊人群”四个维度,把诺如病毒的防护要点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一、先认清”对手”:诺如病毒的”生存法则”
要打赢防护这场仗,首先得了解敌人的”战术特点”。诺如病毒(Norovirus)是杯状病毒科的一员,它最让人头疼的有四个特性:
1.1超强的”生存能力”
诺如病毒是个”生存高手”。它在0-60℃的环境里都能存活,冰箱冷藏根本困不住它;对酸碱有很强的耐受力,胃酸的酸性环境杀不死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后容易中招;更麻烦的是,它对酒精”免疫”,75%的医用酒精喷一喷根本不管用,必须用含氯消毒液(比如84消毒液)才能有效灭活。
1.2极低的”感染剂量”
这是诺如病毒最可怕的地方——只需要18个病毒颗粒就能让人感染。打个比方,患者吐在地面的呕吐物里可能有上亿个病毒,就算我们用纸巾随便擦一擦,残留的病毒量都足够让好几个人中招。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一人感染,往往”全家遭殃”的原因。
1.3多样的”传播路径”
诺如病毒的传播就像一张网,主要有三条路径:
粪口传播: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病毒,污染食物、水源后,被健康人吃进去就会感染;
接触传播:触摸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玩具、手机等物品后,没洗手就摸嘴、揉眼睛,病毒就趁机进入体内;
气溶胶传播:患者呕吐时,会产生带有病毒的微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距离较近的人吸入后也可能感染。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教室后排的学生呕吐,前排的同学因为开窗通风不够,第二天也出现了症状。
1.4明显的”流行特征”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这和它”怕冷但更耐冷”的特性有关——低温环境下病毒存活时间更长。人群方面,5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是高危群体,儿童因为卫生习惯差、免疫力弱,老人则是因为器官功能衰退,感染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等重症。
二、日常防护:构建”三层防护网”
知道了诺如病毒的”厉害”,咱们就要针对性地构建防护体系。这张网要覆盖”手-口-环境”三个关键环节,具体可以拆成四个日常必须坚持的”小动作”。
2.1把好”手卫生”第一关
手是我们接触外界最频繁的部位,也是病毒”乘虚而入”的主要通道。很多人觉得”洗个手而已,谁不会”,但真正做到”有效洗手”的人其实不多。正确的洗手流程应该是”湿-搓-冲-捧-擦”五步:
湿:用流动水淋湿双手;
搓:涂抹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搓洗20秒以上(掌心对掌心、手指交叉搓、手心搓手背、指关节弯曲搓、拇指旋转搓、指尖搓掌心、手腕也要洗);
冲:用流动水冲净泡沫;
捧:用清水捧洗水龙头(避免关水龙头时再次污染);
擦:用干净的纸巾或专用毛巾擦干,或者用烘手器烘干。
什么时候必须洗手?记住”四个关键时机”:饭前便后、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比如快递、公共交通工具扶手)、照顾病人前后、处理生熟食物之前。我见过最常见的误区是”用免洗消毒液代替洗手”,其实当手部明显脏污时,消毒液无法替代流动水洗手,必须用肥皂和流动水。
2.2守住”饮食安全”生命线
“病从口入”是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所以吃的每一口都要讲究:
食物要煮熟煮透:尤其是贝类(比如生蚝、蛤蜊),它们通过滤食获取营养,容易富集环境中的病毒,必须彻底加热(100℃煮10分钟以上)才能食用。我之前处理过一起集体感染事件,就是因为幼儿园午餐的海鲜粥没煮透;
生熟要严格分开:处理生肉、生鱼的砧板、刀具,绝对不能直接用来切熟食或水果。最好准备两套刀具和砧板,一套专门处理生食,一套处理熟食;
不吃”危险食物”:避免生食(刺身、沙拉)、冷食(凉面、凉菜),剩饭剩菜要彻底加热后再吃,常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食物最好丢弃;
喝水要安全:不喝生水(包括自来水、山泉水),不喝未消毒的鲜榨果汁,饮水机要定期清洗消毒,外出尽量带密封的瓶装水。
2.3做好”环境清洁”攻坚战
病毒喜欢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卫生死角”里,所以环境消毒要”精准打击”:
高频接触表面重点消毒:门把手、开关、手机、遥控器、儿童玩具这些每天摸N次的地方,要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浓度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