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越山五佚记蛾眉山》含答案译文.docxVIP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越山五佚记蛾眉山》含答案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越山五佚记蛾眉山》含答案译文

【悟玲珑心,感受人生风浪】

越山五佚记·蛾眉山

张岱

①蛾眉为八山①之一,然实不见山。越之人恒取蛾眉土谷祠几下一块顽石,以足八山之数。余初疑曰:“一块顽石,可以名山,则城中顽石多矣,何以山此而不山彼也?”

②天启五年,姑苏周孔嘉僦居于轩亭之北。一日,至其屋后厨庖之下,有石壁丈余,苍蒨②逼人。余曰:“此鼎彝青绿,真三代③法物④也,何以屈居于此?”问其邻老,邻老曰:“此蛾眉山麓也。山高丈余,阔三丈,长数十丈。石皆劈斧皴法④,望之如蛾眉一弯,横黛拖青,浑身空翠。”余向左右邻缘墙摸索,皆从鸡栖、豚栅、灶突、溷厕之下,得其寸趾尺麓,便大叫称快。余遂妄想,安得一日尽伐其墙垣,尽撤其庐舍,使此山岿然孤露,亦宇宙间一大快事。至二十年后,陵谷变迁,遭兵遭火,外屋燔尽,而缘墙一带,仍得无恙。则是天意欲终秘此山,勿使人见。奇峦怪石,翠藓苍苔,徒与马浡牛溲⑤两相污秽,惜哉已矣!

③余因想世间珍异之物,为庸人所埋没者,不可胜记。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烟凑集之中,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识其面目,何山之不幸一至此哉!虽然,干宝记山亡,桑钦志石走,山果有灵,焉能久困?东武怪山,有例可援。余为山计,欲脱樊篱,断须飞去。

(选自《嫏嬛文集》,有删改)

【注】①八山:指当时绍兴城内的八座山,其中有蛾眉山。②蒨:形容草长得茂盛的状貌。③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④法物,犹宝物。劈斧皴:中国画技法,此处形容山石外表的形状。⑤马浡牛溲: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9.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可以名山_____________;

余向左右邻缘墙摸索_______;

为庸人所埋没者_______;

焉能久困_____________;

10.蛾眉山的“不幸”体现在何处?勾连文中描写山的画线句,简要阐述。

11.关联下面句子中的虚词,联系链接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真三代法物也

惜哉已矣

何山之不幸一至此哉

焉能久困

链接资料:

张岱自幼聪颖,16岁便取得秀才资格,但之后三次参加乡试均未中举。崇祯八年因文章格式不符而落榜后,他深感科举制度之弊,终其一生未再踏入科场。

12.同学发现“则个”这一虚词在《水浒传》中运用较普遍,并做了摘录整理,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摘录一:“望……则个”】

①宋江道:“感谢贤弟指教,万望维持则个。”

(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②宋江道:“望烦贤弟救宋江一命则个!”

(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③宋江禀道:“……某等情愿部领兵马,前去征剿,尽忠报国,望恩相于天子前提奏则个!”

(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

④王进答道:“………依例拜纳房金,万望周全方便。”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⑤赵员外起身道:“……一应所用,弟子自当准备烦望长老玉成。”

(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摘录二:“愿闻良策则个”】

⑥鲁智深道:“便是没做个道理上去,奈何不得他。”曹正道:“小人有条计策,不知中二位意也不中?”杨志道:“愿闻良策则个。”

(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⑦宋江道:“小可有一计,不知中得诸位心否?”当下众好汉都道:“愿闻良策。”

(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广梁山射雁)

⑧孙立听罢,大笑道:“我等众人来投大寨人伙正没半分功劳,献此一条计策打破祝家庄,为进身之报如何?”石勇大喜道:“愿闻良策。”

(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

小语:“则个”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气词。宋江真的是高频使用“则个”第一人啊!从①②③句处可以“则个”和“望”连用,表达了一种_______的语气。

小文:④⑤句王进和赵员外也用“望”表达同样的意思,却没有与“则个”连用。这其实是因为宋江的________性格特点影响了他的说话风格。

小语:但在整本《水浒传》中,杨志语言中含有“则个”句子只有第⑥句这一处。比较⑦⑧的“愿闻良策”,为何杨志会在此刻加了“则个”?

小文:因为__________

小语:可惜尽管杨志多次努力,依然得不到朝廷重用,不得不落草二龙山。

小文:是啊,杨志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是多层面的,______。(请结合整本书阅读,分析杨志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

【答案】9.①.命名、取名;②.沿着③.被④.怎么,哪里

10.蛾眉山高一丈多,宽三丈,长几十丈,南到轩亭,北到香橼衕。石头就像斧头劈出来的褶皱,看让去就像一弯弯眉毛,黑中带青,浑身苍翠。但这如此珍奇而美妙之物却只和马尿牛粪为伴,生在城市中,坐落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仅仅隔着一面墙,使得世人竟然不认识它。实在是太不幸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