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VIP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翠幄(wò)笑靥(yàn)少不更事(gēng)

B.忖度(cǔn)宫绦(tāo)歆享(xīn)敛声屏气(bǐng)

C.懵懂(měng)朱拓(tuò)谬种(miù)放诞无礼(dàn)

D.咀嚼(jué)窈陷(yǎo)踝骨(luǒ)间或一轮(jiàn)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烟霭不肖子孙兴高采烈

B.嘻闹消融雕梁画栋撒??寰

C.厮打草窠蘖根祸胎璀璨夺?

D.宵柝瀚墨宽宏?量川流不息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B.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C.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D.人生道路的选择很多时候都只是一念之间的事,但结果却可能大相径庭。所以要想将来不后悔,不怨恨,就只有在那一念间慎重考虑,仔细思量。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保健品来提高和增长孩子的智力的做法,是子女教育中的一个误区。

B.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C.由于准确预报了台风“云娜”,40万居民安全转移,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中国获得了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2004年度“台风减灾奖”。

D.通过在中国这几个月的生活,我已经把这一点感觉到了。

答案:A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从多个角度描写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百态。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C.《祝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D.《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作者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初次介绍了贾府的一干人物,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

答案:D

6.下列对《劝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连用比喻,意在论证“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这一观点统领全文,为论证提供了基础。

B.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不足,增长才干。作者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接着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说明借助外物的帮助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C.第三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从正面和反面设喻,强调学习要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D.《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大量运用短句,而且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富有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案:D

7.下列对《师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先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然后从师的作用、从师的标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接着通过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表明圣愚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从师而学;将“爱其子”与“于其身也”对比,揭示了人们在从师问题上的自相矛盾;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C.第三段,作者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D.文章结尾,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同时也点明了自己反对流俗的进步意义。

答案:A

8.下列对《琵琶行并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前的小序,简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B.诗人在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