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生活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镜头里的生活故事

偷窥者说

我买了个二手相机,却发现无法拍摄活物——

每次按下快门,取景框里都显示同一座老房子的静态照片。

直到我在一次街拍中无意间将镜头对准了一个路人,

取景框突然切换成实时画面:

那个路人正站在相机“默认”的老房子里,惊恐地回头,

仿佛能透过时空看见我。

林默指腹下的快门按钮,带着一种油腻的、不属于他的温润感。这台奥林巴斯OM-1,沉甸甸地压在掌心,金属外壳冰着他手心的薄汗。卖家是个眼神躲闪的干瘦老头,在跳蚤市场最偏僻的角落,摊开一块辨不出原色的绒布,上面就只放着它。“老物件了,”老头的声音像是被砂纸磨过,“有点小毛病,但镜头透亮,便宜出。”

便宜得过分。林默掂量着,这价格连个像样的玩具数码机都买不到。他凑近目镜检查,霉丝和划痕都没有,只有一种陈年仪器特有的、尘埃落定的洁净感。那点所谓的“小毛病”,老头语焉不详,只含糊地说“拍静物挺好”。林默当时只觉得捡了漏,心头一热就掏了钱。

现在,他站在自家客厅中央,窗外是城市是城市下午三点钟缺乏层次的光线。他郑重其事地装好店里顺带买的柯达金200胶卷,想试拍几张。第一个目标,是窗台上那盆半死不活的绿萝。他举起相机,眼眶抵紧冰冷的取景器,手指习惯性地半按——没有现代相机对焦成功的嘀声,只有机械结构沉默的顺从。他调整焦距,绿萝模糊的轮廓变得清晰,叶片边缘耷拉着,背景是楼下是楼下街道流动的车顶。

然后,他彻底按下了快门。

“咔嚓。”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干净利落。

几乎是同时,他下意识地再次贴近取景器,想确认刚才的构图——这是多年玩数码养数码养成的坏习惯。

视野里,不是预想中那片蔫头耷脑的绿色。

而是一座房子。

一座陌生的、两层楼的老房子,孤零零地立在取景框正中央。暗红色的外墙砖,许多已经剥落,露出底下灰黑的水泥底色。窗户是旧式的木格窗,漆皮起泡剥落,玻璃灰蒙蒙的,看不清里面。屋顶铺着老式的牛舌瓦,缝隙里长着几丛顽强的杂草。房子前面,是一小片荒芜的庭院,野草蔓生,几乎要淹没了通往门廊的短短几步石阶。

静止的。凝固。凝固的。像一张早就冲洗好的照片,强硬地覆盖了现实。

林默猛地放下相机,眨眨眼。眼睛有些干涩。是幻觉?他揉揉眼窝,再次举起相机,对准沙发上一个抱枕。

取景器里,还是那座红砖老房。角度都没变。

他不信邪,转身对着书架,对着墙壁上的挂画,甚至跑到厨房对准水槽里没洗的碗碟——“咔嚓”、“咔嚓”、“咔嚓”——每一次快门声响过后,取景器里反馈回来的,永远是那座房子的不同静态画面。画面。正面、稍微侧一点的角度、另一个侧面的墙角……像是有一套早已预设好的幻灯片,在他按下快门的瞬间,强制播放其中固定的一张。

唯独不给他看他刚刚实际拍摄的对象。

冷汗顺着脊椎沟悄悄滑下。他颤抖着手,试图回放——随即哑然失笑,这是胶片机,哪来的回放功能。他疯了一样倒卷,把那段刚拍进去没多少的胶卷从相机里扯出来,冲到附近最快的一家冲印店。

一个小时後,他捏着一叠刚刚叠刚刚出炉的照片,坐在店外的塑料凳上,指尖发凉。

凉。

照片上,有他家窗台的空景(绿萝不见了),有书架的局部特写,有挂画的清晰影像,甚至有一张水槽里碗碟歪斜的模样。全都是静物。和他通过取景器最后看到的完全不同,却恰恰是他最初想要拍摄的目标。

只是……完全没有生命痕迹。绿萝被他挪开了,所以窗台空着。书架和挂画本就是死物。碗碟…也是死的。他猛地翻找,试图,试图找到任何一张可能误入的、带有活动物体的照片,哪怕一只飞虫的影子都没有。

没有。

他又想起老头那句“拍静物挺好”。原来是这个意思。

这相机,拍不了活物。它会用一种诡异的方式,“替换”掉你拍摄时的实时画面,给你看那座鬼房子,但最终成像,却又忠实记录了你原本拍摄的无生命的静物。

接下来的几天,林默陷入一种焦躁又着迷的状态。他请了假,把自己关在家里,反复折腾那台相机。他用不同的胶卷,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尝试拍摄各种东西。鲜花(摘下来的)、水果、桌椅、电器……

规律逐渐清晰:只要取景框内出现任何能被定义为“活物”的东西——哪怕只是一只偶然爬过的蚂蚁,或者窗外飞过的鸟影——在他按下快门的瞬间,取景器视野就会立刻被那座老房子的某个静止画面所占据。而被拍摄的活物,绝不会出现在最终的照片上。如果画面里全是死物,则一切正常。

而那座房子,也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庭院的杂草似乎高了一些,有时某扇窗户的破损程度略有不同,有时门口的石阶上会多几片落叶。这些变化细微而跳跃,毫无时间逻辑可言。就像……就像有人在不同时间点,从不同角度,为这座房子拍下了一系列资料照片,然后随机塞进这台相机的“故障”里。

他开始做笔记,用另一台数码相机翻拍取景器里看到的房屋图像,在电脑上放大比对。瓦片的排列、墙砖的裂缝、窗格的阴影……他像个侦探一样分析着这些静止的碎片,试图拼凑出这座阴魂不散的建筑的完整样貌,甚至推断它的位置。他查遍了本市及周边地区的老

文档评论(0)

卤蛋上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坚持上传各类文章,资料,努力努力,加油加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