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胃癌早期筛查指南
作为一名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的医生,我每天都会面对两类患者:一类是拿着胃镜报告显示”黏膜内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幸运儿——他们的病灶仅局限于胃壁浅层,通过内镜下微创切除就能达到治愈;另一类则是摸着上腹部肿块、面色蜡黄的晚期患者,此时即使手术切除大半胃,五年生存率也不足30%。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往往只差一次及时的早期筛查。今天,我想用最直白的语言,带大家梳理胃癌早期筛查的全流程,希望每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成为自己胃部健康的”守门人”。
一、为什么必须重视胃癌早期筛查?
近年来,我国胃癌新发人数始终位居恶性肿瘤前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胃癌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这个链条可能需要5-15年甚至更久。如果能在异型增生(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阶段发现,内镜下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5%;而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如持续腹痛、消瘦、黑便)再就诊,70%以上患者已处于中晚期。
我接诊过最遗憾的案例是一位48岁的中学教师。他3年前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但觉得”没症状不用治”;每年单位体检做的是”胃功能四项”,结果显示胃蛋白酶原Ⅰ持续下降,他总认为”指标波动很正常”;直到半年前出现吞咽梗阻感才做胃镜,结果是胃窦部浸润型癌,已侵犯浆膜层。他躺在病床上跟我说:“早知道当初听你的做胃镜,现在也不至于切了3/4的胃。”这样的故事反复上演,让我更坚定地想告诉大家:胃癌早期筛查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项,而是每个高风险人群必须完成的”健康作业”。
二、谁需要重点做胃癌早期筛查?
要明确筛查对象,首先得了解胃癌的高危因素。结合《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我们可以把人群分为”一般风险”和”高风险”两类:
2.1高风险人群(建议每2-3年筛查一次)
年龄因素:40岁是胃癌筛查的重要年龄节点。我国胃癌患者中,40岁以上占比超过90%,40-69岁是发病高峰。
家族史: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有胃癌病史的人群,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这不仅是遗传因素,还可能与共同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胃病史: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手术后残胃(特别是术后10年以上)、恶性贫血等病史的患者,胃黏膜已经处于”损伤-修复”的反复过程中,发生癌变的风险显著升高。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原。我国Hp感染率约50%,感染后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3-6倍。
生活习惯:长期高盐饮食(每日摄入盐>10g)、腌制食品(咸菜、咸鱼、火腿)摄入过多、吸烟(尤其是每日>20支且持续10年以上)、长期大量饮酒(白酒每日>100ml)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受到化学性刺激和氧化损伤,癌变风险增加。
2.2一般风险人群(建议每5年筛查一次)
年龄在40岁以下,无上述高危因素,且近5年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如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人群。但需要注意,即使是一般风险人群,若出现新发上腹痛、腹胀、反酸、食欲下降等症状,也应及时就诊筛查。
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门诊有位38岁的程序员,自认为”年轻、没胃病”,但他有两个习惯——每天吃外卖(重盐重辣)、熬夜时靠腌萝卜就泡面。最近半年总觉得”胃有点顶”,以为是消化不良。做了胃镜发现胃角有0.8cm的黏膜隆起,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已经是胃癌前病变的”最后一站”。所以,高危因素不是简单的”有或无”,而是需要综合评估。
三、胃癌早期筛查有哪些方法?如何选择?
很多人对筛查的顾虑源于”不知道该做什么检查”。其实胃癌筛查是一个”分层递进”的过程,从无创到有创,从初筛到精查,我们逐一了解:
3.1初筛:无创检查(适合一般风险人群或高风险人群的初步评估)
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13C/14C尿素呼气试验(最常用,准确率>95%,检查前需空腹2小时,停用抗生素和PPI类药物2周)、粪便Hp抗原检测(适合儿童、孕妇等不适合呼气试验的人群)、血清Hp抗体检测(只能反映既往感染,不能判断当前是否活动感染,准确性稍低)。发现Hp阳性后,建议尽早根除治疗,可降低39%的胃癌发生风险。
胃功能血清学检测:俗称”胃功能四项”,包括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Ⅱ比值(PGR)和胃泌素-17(G-17)。PGⅠ和PGR反映胃体黏膜的萎缩程度(PGⅠ<70μg/L且PGR<3.0提示萎缩性胃炎);G-17反映胃窦黏膜的分泌功能(空腹G-17>15pmol/L提示胃窦部高酸或萎缩)。这项检查通过抽血完成,适合大规模初筛,但不能替代胃镜。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通过口服钡剂后X线显影观察胃黏膜形态。对早期胃癌(尤其是平坦型)的检出率仅50%左右,现在已逐渐被胃镜取代,仅适用于无法耐受胃镜的患者。
3.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汤显祖和牡丹亭.pptx VIP
- 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Android基础050324第三次形考作业.doc VIP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慢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分层和诊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pptx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VIP
- 中级商务汉语 全套课件.PPT VIP
- 中国式现代化党课学习主题教育.pptx VIP
-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对策.pptx VIP
- 营养科患者营养评估.pptx VIP
- IPC-A-610E-2010 国外国际标准.pdf
- 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必修1 数据与计算沪科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