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医派治病常用的膏剂25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门医派常用的经典中医膏剂

吴门医派以苏州为中心,起源可追溯到元明以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该医派学

术思想丰富,在温病、伤寒、杂病及外科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注重临床实践与理

论创新相结合,对中医发展影响深远。其标志性人物有葛氏、韩氏等世医,缪希雍、张璐等儒

医,周广、薛己等御医,还有在膏剂应用方面颇具造诣的佟大可等医家。以下整理了25首膏

剂,其中包含吴门医派常用膏剂,及其他医学流派的经典膏剂。

1.吴门医派琼玉膏

◦成分:人参、生地黄、茯苓、白蜜。

◦功效:滋阴润肺,益气补脾。

◦方子渊源:出自《洪氏集验方》,是吴门医派治疗肺肾阴虚、气阴两虚病症的常用膏

方。

◦药理分析:人参能大补元气,增强机体机能;生地黄善于滋阴养血,为滋阴佳品;茯

苓健脾渗湿,可助脾运化,防止滋腻碍胃;白蜜润肺止咳,同时能调和诸药。四药合

用,共奏滋阴润肺、益气补脾之效。

1.吴门医派二冬膏(吴门名医佟大可常用的传世膏剂)

◦成分:天冬、麦冬。

◦功效:滋阴润燥,清热生津。

◦方子渊源:为吴门医派传世方剂,经吴门名医佟大可长期应用并推广,后又经孟河医

派马培之改进和整理,在吴门医派中应用广泛。

◦药理分析:天冬与麦冬均为滋阴润燥的要药,天冬偏于滋肾阴、降虚火,麦冬长于养

肺胃之阴、生津止渴。二者配伍使用,能增强滋阴润燥之力,对于肺胃阴虚所致的津

亏口渴、干咳少痰等症效果显著。

1.吴门医派桑菊感冒膏

◦成分: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甘草、芦根等。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子渊源:源自《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吴门医派根据临床需求将其制成膏剂,成

为治疗风热感冒的常用膏方。

◦药理分析:桑叶、菊花、薄荷能疏风清热,清利头目;连翘清热解毒,可增强清热之

力;桔梗、杏仁宣肺止咳,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甘草调和诸药,芦根清热生津。

诸药合用,可有效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咽痛等症状。

1.吴门医派养阴清肺膏

◦成分:生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等。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方子渊源:吴门医派在总结前人治疗肺阴虚病症经验的基础上创制,常用于治疗肺阴

亏虚所致的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等症。

◦药理分析:生地黄、玄参、麦冬滋补肾肺之阴,为方中核心滋阴药;川贝母润肺止咳

化痰;白芍、牡丹皮清热凉血,防止阴虚生热;薄荷轻清上浮,清利咽喉;甘草调和

诸药。全方共奏养阴润燥、清肺利咽之功。

1.吴门医派健脾养胃膏

◦成分: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芡实、陈皮、砂仁、甘草等。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养胃。

◦方子渊源:吴门医派结合当地人群脾胃功能特点创制,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

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

◦药理分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山药、莲子肉、

芡实补脾止泻,固涩肠胃;陈皮、砂仁理气和胃,醒脾开胃,防止补益药滋腻碍胃。

诸药协同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

1.吴门医派疏肝解郁膏

◦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郁金、香附等。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方子渊源:在《和剂局方》逍遥散的基础上,吴门医派加减化裁制成膏剂,用于治疗

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的胁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

◦药理分析: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缓解肝血不足;白术、

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培补后天;薄荷助柴胡疏肝散热;郁金、香附增强疏肝理气

之力;生姜温胃和中。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效。

1.三黄血竭膏(原名朱伯庸去腐生肌膏)

◦成分:黄连、黄芩、黄柏、血竭等24味药材。

◦功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方子渊源:新安医派名医朱伯庸所创,后经吴门医派整理,在临床中用于治疗各种创

面感染病症。

◦药理分析:黄连、黄芩、黄柏均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创面细

菌生长,控制感染;血竭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生肌敛疮,改善创面局部血液循

环,为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环境,诸药合用,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血

文档评论(0)

时不我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