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济南趵突泉导游词
济南趵突泉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泉城”济南,我是今天的导游小李。此刻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中国唯一以泉水为核心文化的城市,而趵突泉,正是这座城市跳动的心脏。它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不仅是济南72名泉之首,更是中国山水文化的活化石。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这座流淌了千年的“泉中圣境”,聆听泉水与时光的故事。
一、初识趵突:何为“天下第一泉”?
站在趵突泉公园的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牌坊,上书“趵突泉”三个大字,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穿过牌坊,沿着曲径通幽的石板路前行,空气中渐渐弥漫着一股清冽甘甜的气息——没错,这就是趵突泉的味道,是济南的灵魂所在。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公园内,属于“济南泉群”的核心区域。它并非一眼独立的泉眼,而是由三个天然泉穴组成,泉水从地下涌出,三股水柱喷涌高达数尺,声如隐雷,势如鼎沸,古人称之为“趵突腾空”。“趵突”二字,在古汉语中意为“跳跃、奔突”,生动描绘了泉水喷涌的动态之美。
为什么说它是“天下第一泉”?这并非自封。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任济南太守时,便在《齐州二堂记》中称其“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将其列为济南众泉之首。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曾作《趵突泉诗》,留下“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的赞叹;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时,更是先后题写“激湍”“趵突泉”匾额,将其地位推向顶峰。2002年,趵突泉与济南泉群共同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成为中国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泉文化符号。
二、泉之奇观:三股水的生命律动
现在,我们来到了趵突泉的核心景区——泺源堂前。请大家看前方那个长方形的泉池,面积约1000平方米,水深约2米。池水清澈见底,仿佛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上。而池心处,三股泉水正从水下石缝中喷涌而出,这就是趵突泉的“三股水”。
左侧一股水流湍急,喷涌最高,可达30余米,如银龙跃空;右侧一股稍缓,却更显沉稳,似玉柱擎天;中间一股则刚柔并济,与两侧形成呼应,仿佛三姐妹在共舞。三股水昼夜不息,四季常涌,即使在最干旱的年份,也从未断流。古人说“济南泉水甲天下,趵突泉水冠济南”,这“冠”字,便在于它喷涌的力度与恒久的生命力。
大家凑近一些,可能会听到“咕嘟咕嘟”的水声,这是泉水从地下深处涌出的声音。据地质学家研究,趵突泉的泉水来自济南南部山区的降水,雨水经过层层石灰岩的渗透、过滤,在地下形成巨大的地下河,最终在济南城区遇到火成岩的阻挡,从裂隙中喷涌而出。因为水源来自深部循环,泉水常年保持在18℃左右,冬暖夏凉,即使在寒冬腊月,池面上也热气蒸腾,与周围的雪景形成“温凉井”奇观。
泉池周围,镶嵌着精美的石雕栏杆,栏杆上的小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池畔立有“观澜亭”,是观赏三股水的最佳位置。清代诗人何绍基曾在此题写“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虽写的是大明湖,但用来形容趵突泉的意境也同样贴切——泉水、亭台、绿树、蓝天,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
三、泉之传奇:从《水经注》到乾隆皇帝
趵突泉的历史,比这座城市本身更加悠久。早在2600多年前,《诗经·小雅》中便有“泺水”的记载,而“趵突泉”之名,则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书中写道:“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可见,早在1500年前,趵突泉的奇观便已闻名天下。
关于趵突泉的传说,最富传奇色彩的莫过于“乾隆寻泉”。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驻跸济南,每次必到趵突泉。相传有一次,乾隆微服私访,在泉边品尝泉水后,赞不绝口,当即写下“激湍”二字,命人刻在石碑上。后来,他又在泉池边建“来鹤楼”,传说常有白鹤飞来,栖息楼前,为趵突泉增添了几分仙气。如今,来鹤楼虽已不存,但“来鹤桥”依然横跨泉池,连接着两岸的亭台楼阁。
除了皇家传说,趵突泉还与无数文人墨客结下不解之缘。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就出生在趵突泉附近的柳絮泉边。她的词作“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或许就曾映照过趵突泉的波光;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元好问任济南行省左司,常在趵突泉畔饮酒赋诗,留下“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的名句;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曾在趵突泉边的历山书院教书,他笔下的《聊斋志异》中,不少故事灵感或许就来源于泉水的灵气与传说。
泉池东侧,有一块“第一泉”碑,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题。碑文记载:“历下多名泉,而趵突为魁。”这短短十个字,道尽了趵突泉在济南泉群中的至高地位。而碑旁的“望鹤亭”,则是俯瞰整个泉池的最佳视角,站在亭中,三股水的喷涌、游客的赞叹、古建筑的倒影,尽收眼底,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
四、泉之韵致:名泉群中的“泉中泉”
趵突泉并非孤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