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汉唐丝绸之路与印度贸易比较
引言:当驼铃与海浪交汇的千年往事
站在西安城墙的青砖上远眺,风里似乎还能听见汉代驼队的铜铃叮当;而在广州的黄埔古港,潮声中仿佛还能触摸到唐代海船的帆影。这两段跨越四百年的历史长卷里,有一条共同的脉络——丝绸之路。这条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贸易通道,不仅是丝绸与香料的流动之路,更是文明互鉴的桥梁。而在这条桥梁的西端,印度次大陆始终是绕不开的关键节点。从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到盛唐玄奘”取经”天竺,汉唐两代与印度的贸易往来,既有着历史延续的温情,又因时代变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本文将从贸易路线、商品结构、文化互动、政治保障四个维度,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比较,去触摸那些被风沙与海浪封存的贸易记忆。
一、贸易路线:从”凿空西域”到”海陆并举”的空间拓展
(一)汉代:以陆路为主的”凿空”之旅
汉代与印度的贸易路线,本质上是张骞”凿空西域”后形成的陆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百余人从长安出发,虽第一次出使因匈奴阻隔滞留十三年,却意外得知”身毒(印度)有蜀布、邛竹杖”——这说明早在官方通道开辟前,西南民间已有”蜀身毒道”的贸易往来。但真正让汉印贸易走上正轨的,是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建立的”西域都护府”。
此时的陆上路线可分为南北两道:北道自玉门关出,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龟兹(今库车)至疏勒(今喀什),越葱岭(帕米尔高原)后进入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最终抵达大夏(今阿富汗),由此向南可入印度河流域;南道从阳关出发,经鄯善(今若羌)、于阗(今和田)至莎车,越葱岭后进入大月氏(今阿富汗北部),向南经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直达印度恒河流域。《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使者相望于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可见商队规模之盛。
但这条陆路的艰辛远超今人想象。敦煌汉简里有商队记录:“三月发长安,五月至敦煌,六月过玉门,七月涉流沙,九月抵疏勒,十月越葱岭”,七个月的行程中,要穿越”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白龙堆沙漠,翻越”冬夏有雪”的葱岭,途中”人堕马,马坠崖”的记载屡见不鲜。《佛国记》中法显西行时”葱岭冬夏有雪……多有鼋鼍之难,遇此难者,万无一全”,更印证了陆路的凶险。
(二)唐代:海陆并行的”黄金时代”
到了唐代,汉印贸易路线呈现出”水陆双通”的格局。这既得益于唐代国力强盛带来的交通技术进步,也与印度次大陆的政治格局变化(戒日王朝统一北印度)密切相关。
陆路方面,唐代对汉代路线进行了优化拓展,形成”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支撑的交通网络。《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的”安西入西域道”详细记录了从长安到印度的路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出玉门关后分北、中、南三路,其中南路经石城镇(今若羌)、播仙镇(今且末)至于阗,越葱岭后经护密(今阿富汗瓦罕走廊)、吐火罗(今阿富汗昆都士)进入北印度。这条路线因唐代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军镇,沿途设有驿站(“馆”)、烽燧,安全性大幅提升。《唐会要》记载,开元年间”伊吾之西,波斯以东,朝贡不绝,商旅相继”,可见陆路的繁荣。
海路的崛起是唐代最显著的变化。《旧唐书·西戎传》载:“自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今香港屯门),乃帆风西行,经九州石(今海南七洲列岛)、象石(今越南岘港),过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经真腊(今柬埔寨),至骠国(今缅甸),然后渡海至天竺(印度)。”这条被阿拉伯人称为”香料之路”的海上通道,以广州、扬州为起点,印度的耽摩立底(今孟加拉国坦姆鲁克)、故临(今印度奎隆)为中转港。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记录了他从广州出发,“未隔两旬”便抵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再”经半月许”到耽摩立底的行程,较陆路数月的跋涉,海路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
这种海陆并行的格局,让唐代与印度的贸易覆盖范围远超汉代。汉代商队主要活跃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上游,而唐代海船可直达印度东海岸的马德拉斯、西海岸的卡利卡特,甚至深入南印度的朱罗王朝境内。正如《大唐西域记》所写:“舟行靠岸,商货山积,天竺诸港,无不受惠。”
二、贸易商品:从”丝绸换珍宝”到”多元互市”的结构演变
(一)汉代:单向为主的”丝绸-珍宝”贸易模式
汉代与印度的贸易,本质上是中原丝绸向印度的单向输出,换取印度及西亚的奇珍异宝。《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这说明丝绸在当时的西域、印度是稀缺的”战略物资”,不仅用于穿着,更被贵族视为财富象征。
从考古发现看,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经鉴定为汉代蜀地所产,而印度北方邦比哈尔邦出土的汉代丝绸残片,证明这些丝绸确实经陆路流入印度。印度古籍《政事论》(约公元前4世纪)提到”cinapatta”(中国成捆的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体育经纪人资格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7).docx
- 2025年基因数据解读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6).docx
- 2025年外交翻译考试(DFT)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4).docx
- 2025年外交翻译考试(DFT)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5).docx
- 2025年数字营销师(CDMP)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1).docx
- 2025年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6).docx
- 2025年注册反欺诈审查师(CFE)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5).docx
- 2025年注册招标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注册照明设计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注册照明设计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5).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