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安全生产法》所指的危险物品包括(
一、《安全生产法》所指的危险物品包括以下类别
(一)法律定义与核心特征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七条明确规定,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其核心特征在于:一是具有固有危险性,即在特定条件下(如接触火源、受热、摩擦等)容易引发燃烧、爆炸、中毒、腐蚀等事故;二是潜在危害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环境污染或重大财产损失;三是需要严格监管,从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置的全生命周期均需符合法定要求。该定义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下位法形成衔接,构成我国危险物品监管的法律框架基础。
(二)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是《安全生产法》所指危险物品的核心类别,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8大类。具体而言:
1.爆炸品,如硝化甘油、雷汞等,受到摩擦、撞击或明火即可引发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氧气、氢气、液化石油气,具有高压特性,容器破裂时可能导致物理爆炸或气体泄漏引发火灾;
3.易燃液体,如汽油、乙醇,闪点低,易挥发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如红磷、黄磷、金属钠,遇空气或水即发生燃烧或爆炸;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引发火灾;
6.有毒品,如氰化物、砒霜,少量即可导致人体中毒;
7.腐蚀品,如硫酸、盐酸,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造成腐蚀破坏。
此外,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等,也被纳入危险化学品监管范围。
(三)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属于《安全生产法》明确的易燃易爆物品范畴,依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条,是指烟花爆竹制品和用于烟花爆竹生产的民用爆炸物品。其危险特性在于:
1.含有黑火药、烟火药等爆炸性成分,在生产、储存、运输及燃放过程中,若遇到明火、摩擦、撞击或温度变化,极易引发燃烧或爆炸;
2.燃放时产生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固体颗粒物,污染环境并危害人体健康;
3.部分产品(如礼花弹、组合烟花)因威力大、射程远,若使用不当或质量不合格,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烟花爆竹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到销售燃放,均需遵守严格的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管理规定。
(四)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物品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活度大于国家规定限值的物品,依据《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废物、含放射性物质的设备等。其主要危险特性为:
1.放射性危害,能够释放α、β、γ等射线,长期或大剂量接触可能导致人体细胞损伤、癌症、遗传效应等;
2.潜在污染风险,放射性物质若发生泄漏,可对空气、水源、土壤造成长期污染;
3.需要特殊防护,其生产、运输、使用和处置必须配备屏蔽设施、监测设备及专业人员,确保辐射剂量控制在安全限值内。
例如,医疗领域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如碘-131、锝-99m)、工业探伤用的放射源(如铱-192、钴-60)等,均属于《安全生产法》监管的危险物品。
(五)核设施与核材料
虽然核设施(如核反应堆、核燃料循环设施)本身不属于“物品”,但其涉及的核材料(如铀-235、钚-239等易裂变材料)被明确纳入危险物品范畴。依据《核安全法》第二条,核材料是指:
1.铀-235、铀-233材料及其制品;
2.钚-239材料及其制品;
3.其他国家规定的核材料。
核材料的危险性在于:
1.具有强放射性,需多重屏蔽和严格防护;
2.可用于核武器制造,存在核扩散风险;
3.若发生临界事故或泄漏,可能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和重大社会影响。
因此,核材料的管理需遵守《核材料管制条例》,实行严格的许可、记账、实物保护制度。
(六)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四条,其危险特性包括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爆炸性)和感染性等。例如:
1.医疗废物,如废弃的医疗器械、感染性敷料,可能携带病原体引发感染;
2.废电池,如含汞、铅、镉的电池,重金属泄漏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3.农药废物、废有机溶剂等,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长期威胁。
尽管危险废物的“危险”主要体现在环境危害层面,但其储存、运输处置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急性中毒事故,因此被纳入《安全生产法》的危险物品监管体系。
二、危险物品的监管体系与法律责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