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题库.docxVIP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题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经典知识题库

?

单项选择题

1、王韬在1858年曾为《中西通书》(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编辑)写过一篇序?,提到“古犹太历与中国夏、商之初不甚相远”,认为古时中外历法相同并世。他在若干年后写的一篇文章中又说:“铜壶沙漏,璇机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器之制,宋时已有,如金人之守汴,元人之攻襄阳,何尝不恃火炮,其由中国传人可知也。”以下说法对王韬的结识了解错误的是

A.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制造依据

B.成为了解和阐述中西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D.当初开明士人摆脱了老式观念的束缚

答案:D

解析:

依照材料“铜壶沙漏,璇机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器之制,宋时已有”及所学知识可得,即使当初某些人士的思想相对较为开放,但不是全部的士人摆脱了老式观念的束缚,说法过于绝对,D项符合题意;这么的观念在一定限度上利于中国人接受西方科技文化,表述对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这些观念解释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关系,表述对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学习西方器物的一场运动,结合材料的背景,表述对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小提醒:

2、“……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此揭帖揭示了义和团运动

A.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B.缺少先进阶级的领导

C.阻止了近代中国沉沦D.换来了国家长治久安

答案:B

解析:

经过义和团的揭帖可以看出,其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阐明当初农民阶级的反帝运动缺少先进阶级的领导,B项对的;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经过揭帖内容无法看出义和团运动取得的成效,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3、关于甲午中曰战争的结局,梁启超指出:“是役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拟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有丝毫不能假借者焉。”梁启超旨在强调

A.国家实力决定战争走向B.精英群体影响外交成败

C.文明限度制约国家发展D.国际局势主导外交策略

答案:A

解析:

依照材料“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有丝毫不能假借者焉。”可知梁启超旨在强调国家实力决定战争走向,A项对的;材料只提到了李鸿章,没有提到精英群体,排除B项;文明限度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外交策略,排除D项。故选A项。

4、有学者痛陈:“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刻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材料中的“此”指的是

A.甲午战争B.公车上书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武昌起义

答案:A

解析:

依照材料“立刻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曰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对的;公车上书不是引起瓜分中国的因素,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晚于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排除C项;武昌起义也晚于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排除D项。故选A项。

5、《南京条约》订立后,负责谈判的钦差大臣继续与英方交涉,以对条约进行补救。其中一条是:“英国除广州外,多得四处……系大皇帝天恩。此后若他国规定去四处口岸通商,应由英国与之讲解,使仍在粤通商,无致生事。”这阐明清廷

A.认可英国世界霸主地位B.被动融入国际外交体系

C.运用英国维护国家主权D.在老式思维下应对变局

答案:D

解析:

?依照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英国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以达成其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国门的目标,在老式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下清政府把英国的侵略行为当成了单纯的挑衅,D项对的;材料并未反映清廷结识到了英国强大的国力,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清政府融入了国际体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清政府故意识的运用英国维护国家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

6、下为洋务派军用工业的资金起源占比情况表(1863—1894年)。该表反映出

名称

占比(%)

海关洋税

83.70

地方拨款

7.86

捐罚款等

2.54

户部拨款

2.34

洋商借款

2.34

军费

1.22

A.清政府支持兴办军事工业B.地方政府控制了军事工业

C.经济开始被列强控制D.多个经济形式均衡发展

答案:A

解析:

依照材料信息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军用工业的重要资金起源是海关洋税,而这部分经费属于中央财政,这阐明当初清政府支持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A项对的;经过材料数据无法判断当初地方政府控制了军事工业,排除B项;C项错在“开始”,排除;多个经济形式均衡发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7、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増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然而《辛

文档评论(0)

139****63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