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实习报告范文(精选4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施工实习报告范文(精选4篇)

第一篇

六月的太阳像刚出炉的钢筋,白得晃眼。我踩着一双已经开胶的回力鞋,挤进早高峰的地铁,手里攥着安全帽,像攥着一张通往成人世界的门票。公司在城市西南角新拿的地块,原来是一片老仓库,空气中还留着柴油与稻谷混合的霉味。围挡外,居民楼的窗台上晾着五颜六色的床单,像一面面投降的旗。

第一天,师傅老魏递给我一根粉笔,让我把塔吊基础中心线弹在垫层上。垫层是昨晚打的,混凝土表面浮着一层亮晶晶的薄膜,踩上去会留下浅浅的脚印。我蹲着,用卷尺反复量,从基准点拉尺,到对角复核,误差两毫米。老魏叼着烟,不置可否,只把烟灰弹在我脚边,像给我画了一个无形的圈:在里面,是允许的年轻人误差;跨出去,就是事故。

钢筋加工棚里,切断机“咔嚓”一声,半截25螺纹钢蹦进料槽,火星溅到我袖口,瞬间烫出一个小洞。我学着工人的样子,用废扎丝把钢筋两头拧成环,方便吊装。手指被钢丝勒出紫痕,汗水一腌,钻心地疼。中午,项目部发藿香正气水,玻璃瓶在小推车里叮当作响,像一排排袖珍炮弹。我仰脖灌了两支,苦味在舌根打转,却神奇地止住了呕吐感。

模板是黑膜多层板,表面覆着一层油脂,摸上去像某种冷血动物的背脊。我跟着木工老赵抄平,他用激光水准仪在四周墙柱上打出红外墨线,我负责用红笔描粗。墨线只有头发丝粗,却决定整层楼的层高。老赵说,模板是混凝土的“衣裳”,衣裳不合身,楼就会“驼背”。我暗暗记下,把每一道墙梁的标高抄在笔记本上,旁边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提醒自己别犯困。

混凝土浇筑那天,天像漏了一样。泵车支腿压裂了临时道路,路基钢板发出垂死的呻吟。我穿着雨衣雨裤,站在筏板边缘,拿振捣棒插点间距,像给一块巨大的蛋糕插蜡烛。振捣棒“嗡嗡”震动,混凝土表面泛起灰浆,气泡“咕噜咕噜”冒出,又瞬间破灭。雨点砸在泥浆里,砸出无数小坑,像一张麻子脸。凌晨两点,收面完成,我摘下手套,十指泡得发白,掌纹里嵌满水泥粉,像戴了一层石膏手套。

夜班回生活区,道路没有路灯,只有塔吊大灯在头顶扫来扫去,光柱里雨丝斜织。我踩着木板桥,桥下是刚挖的基坑,黑得像一口井。我忽然想起白天安全员的话:基坑就是一只吃人的兽,掉下去连回声都没有。我加快脚步,木板在脚下“咚咚”作响,像有人追着我跑。

第二周,我被调去实测实量。实测工具是徕卡全站仪,金属三脚架在太阳下烫手。我负责测量墙柱垂直度,每面墙测三点,记录偏差。数据直接上传公司云平台,一旦超限,系统自动标红。我测到十八层一处剪力墙,偏差8毫米,超标3毫米。分包老板递给我一瓶冰可乐,笑得像一朵皱巴巴的菊花。我把可乐推回去,在记录表里写下真实数字。那天回宿舍,我的微信收到一条陌生好友申请,备注“十八层木工班”,我没通过。

月底,项目部举行质量知识竞赛,奖品是一床空调被。我代表实习生队参赛,最后一题是: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温度是多少?我抢答:20±2℃。主持人点头,我赢得那床被子,浅蓝色,印着“中国建筑”四个红字。晚上我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摆在床尾,像一面旗帜。

第二篇

七月的台风在东南沿海登陆,市区挂了橙色预警。工地却停不下来,因为预售节点卡死在那里,像一根勒住脖子的绳。塔吊继续旋转,只是缆风绳比平时多加了四道,远远看去,像给巨人扎了马尾辫。

我被分到防台值班组,任务是检查围挡和临时板房锚固。围挡是2.5米高彩钢瓦,底部用C20混凝土墩压脚。我拿着18磅大锤,挨个敲击底座,听声音判断有没有空鼓。敲到西北角,发现一处混凝土墩断裂,彩钢瓦被风掀得“哗啦啦”响,像一面巨大的黑帆。我和保安老胡冒雨抬来沙袋,每袋50公斤,我们抬了二十袋,肩膀磨出血印。老胡喘着粗气说,小伙子,工地上的风,比女人翻脸还快。

夜里十点,台风眼经过,风突然停了,雨也停了,空气安静得诡异。塔吊大灯照在基坑积水里,水面像一块黑色玻璃,把灯光完整地吞进去。我蹲在基坑边,看见水里倒映着半座塔吊,像一柄倒插的剑。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城市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地下:每一条管线、每一根桩、每一块筏板,才是城市的真正骨骼。

第二天,风过雨停,太阳重新炙烤。我跟着测量组复测塔吊垂直度,塔身偏差3厘米,规范允许4厘米,勉强合格。塔吊司机老刘在驾驶室里啃苹果,冲我挥手,他脚下是百米高空,苹果皮却削得一丝不苟,像在给情人削一件嫁衣。

第三周,我开始学做技术交底。交底对象是木工班组,内容是高支模。会议室是集装箱改的,空调外机滴水,滴答滴答落在铁皮屋顶,像秒针在走。我打开PPT,第一页是坍塌案例:某商场高支模失稳,造成7死5伤。照片里,楼板像被掰碎的饼干,钢筋扭曲成麻花。工人们叼着烟,眼神飘在窗外。我提高音量: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2米,步距1.5米,顶托外露长度严禁超过200毫米。讲到一半,一个年轻木工突然站起来,说,我们干得快,你们改得更快,昨天说1.2米,今

文档评论(0)

189****1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