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建电场的金属泡沫基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增强界面机制研究.pdfVIP

基于内建电场的金属泡沫基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增强界面机制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光催化法虽然具有成本低、来源丰富等优势,但传统的材料为粉末材料,颗粒小,

回收困难,极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对其界面微结构和催化微环境的内在联系研究较少,

特别是对其界面电荷转移与反应活性位点之间的认识不深入、不系统。本研究聚焦于金

属泡沫基光催化材料的构建及其在复合污染物去除中的界面增强机制。针对水环境中普

遍存在的抗生素与重金属离子共存问题,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和Cr(VI),本研究创新性地

采用金属泡沫(泡沫铜、泡沫铁、泡沫钴等)作为基底,原位构建异质结光催化剂,以

提高材料的回收性和循环稳定性。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原位开尔文探针显

微镜等先进表征技术,深入探究了异质结界面处的电子转移规律和内建电场的形成机

制,揭示了界面强化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构筑高效的金属泡沫基异质结光催化材料提供

切实可行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1)在泡沫铁表面原位构建的FeVO/ZnCoO异质结光催化剂。该催化剂通过垂

424

直纳米片交错形成三维框架结构,显著提升了光催化活性。利用多种表征技术,包括FE-

SEM、TEM、XRD、FTIR、Raman光谱和XPS,详细分析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表面

化学状态,证实了异质结的成功构建和独特的三维结构。在可见光照射和污染物物共存

的条件下,F-F@FeVO4/ZnCo2O4光催化剂在120min的反应时间内,对四环素(TC)

的降解率达到了96.32%,磺胺甲噁唑(SMX)的降解率为92.85%,环丙沙星(CIP)的

降解效率为95.92%,而Cr(VI)的还原效率则高达97.17%。光电性能测试和活性物种鉴

定实验揭示了p-n异质结结构在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和传输中的关键作用。虽然催化剂

表现出不错的催化活性,但在研究中本研究通过差分电荷分布发现了FeVO/ZnCoO界

424

面存在电子转移,关于它的作用没有深入探讨。

(2)为了深入探讨异质结界面电子转移的影响,采用顺序组装策略,在泡沫铜表面

原位生长的CuBi(O/N)/C-N纳米片簇p-n异质结催化剂。通过高温碳化和N掺杂过

2x1-x4

程,形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CBON/CN纳米片簇,这些纳米片簇在CF表面均匀生长。

CF@CBON/CN在可见光照射下对TC和Cr(VI)的降解和还原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在可见光照射下对TC的降解和Cr(VI)的还原分别达到了97.1%和98.9%,而且

CF@CBON/CN实现了48.9%的TOC去除率,表明该催化剂具有高矿化能力。重要的是

通过差分电荷分布、态密度和功函数等理论计算表明,C-N与CuBi(O/N)在接触时

2x1-x4

之间会形成内建电场诱导的界面增强机制,提高了光催化剂的导电性,加速界面电子传

I

递速率,并提高了接触界面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本项工作虽然在理论计算中阐明

了内建电场的存在,但是否真实存在还缺乏定性实验分析。

(3)为了真实探明异质结内建电场的存在依据,通过分层多级的方法首先在泡沫

钴铜表面原位生长了CuCoS垂直纳米片,然后在CuCoS表面锚定了ZIF8/67-1/1(纳

2424

米颗粒,使其进一步相互配合形成p-n异质结。首先生长CuCoS可以解决纳米材料合

24

成和使用过程中的团聚问题,得益于独特的结构,C-F@CCS@ZIF8/67-1

文档评论(0)

拥有快乐的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