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VIP

天津市河东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市河东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翠幄(wò)笑靥(yàn)少不更事(gēng)

B.懵懂(měng)钗钏(chuàn)厢庑(wǔ)孽根祸胎(niè)

C.朱拓(tuò)榫头(sǔn)蹙缩(cù)锲而不舍(qiè)

D.畏葸(xǐ)踝节(huái)歆享(xīn)度长絜大(dù)

答案:B

解析:A项“靥”读yè;C项“拓”读tà;D项“度”读d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膏梁寒暄沸反盈天走投无路

B.炮烙烟霭百无聊赖垂涎三尺

C.缪种俨然咀嚼赏鉴阴谋鬼计

D.草窠训熟逍遥自在连绵不断

答案:B

解析:A项“膏梁”应为“膏粱”;C项“缪种”应为“谬种”,“阴谋鬼计”应为“阴谋诡计”;D项“训熟”应为“驯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李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答案:B

解析:A项“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含贬义,此处使用不当;C项“电光石火”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此处望文生义;D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不能用于几家,使用对象错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B.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答案:C

解析:A项句式杂糅,“原因在于……所致”杂糅,可删去“所致”;B项“措施”与“提高”搭配不当;D项主客颠倒,“受惠于”的对象应是“低收入家庭”,应改为“为了使低收入家庭真正受惠于这项住房政策”。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B.《祝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迫害。

C.《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他与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展示了贾府豪华的环境、奢侈的生活。

答案:C

解析:“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指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托尔斯泰不是。

6.下列对《劝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连用比喻,意在论证“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引出下文对学习重要性的论述。

B.“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C.文章用“蚓”和“蟹”对比,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D.《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劝勉人们努力学习。

答案:A

解析:开篇连用比喻意在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而非论证该道理。

7.下列对《师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即“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观点直接否定了当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社会现实。

B.作者在第二段中运用对比的手法,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作者以孔子为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不耻下问的品德。

D.《师说》是一篇赠序,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

答案:A

解析:“直接否定了当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社会现实”表述不准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