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演讲人:
日期:
抢救病人护理工作流程
CATALOGUE
目录
01
初始评估与响应
02
抢救启动与团队协作
03
生命支持措施实施
04
药物与治疗管理
05
持续监测与评估
06
复苏后护理与文档
01
初始评估与响应
识别紧急情况信号
识别呼吸频率异常(如呼吸急促、暂停或陈-施呼吸)、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或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等危急征象。
呼吸功能障碍
循环系统崩溃
突发疼痛或抽搐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昏迷、嗜睡、谵妄或定向力障碍等意识水平改变,需结合瞳孔反应和肢体活动综合判断。
监测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脉搏细弱或不可触及、血压骤降等休克前兆表现。
评估疼痛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如放射痛、板状腹),鉴别癫痫发作的强直-阵挛特征及持续时间。
意识状态异常
初步生命体征检查
循环功能评估
采用C-ABC原则优先检查颈动脉/股动脉搏动,同步测量心率、血压及末梢循环状态,记录有无心律失常或脉压差缩小。
01
呼吸系统评估
通过视诊观察胸廓运动对称性,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度,检测呼吸频率与节律,必要时使用床旁血气分析仪。
神经系统筛查
应用AVPU量表(警觉、语言、疼痛、无反应)快速评估意识水平,检查瞳孔对光反射、大小及是否等大等圆。
体温与血糖监测
使用耳温枪或直肠测温获取核心体温,便携式血糖仪检测指尖血糖值,排除低血糖或高热危象。
02
03
04
呼叫帮助与定位
启动应急响应系统
按下病房紧急呼叫按钮或使用院内广播代码(如蓝色代码),清晰报告患者位置、主要症状及已实施的干预措施。
团队角色分工
指定专人负责气道管理、循环支持、药物准备和记录,确保高级生命支持设备(除颤仪、呼吸机)3分钟内到位。
环境安全评估
移除床周障碍物,调整病床高度至抢救位,检查输液管路通畅性,准备负压吸引装置及急救药品车。
信息同步传递
使用SBAR工具(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向赶来的医疗团队结构化汇报病情,重点突出GCS评分、末次生命体征及过敏史。
02
抢救启动与团队协作
激活抢救团队流程
快速识别病情恶化
通过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或临床观察,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触发抢救响应机制,确保抢救团队迅速集结。
标准化呼叫流程
采用统一编码或广播系统通知抢救团队成员,明确患者位置、初步诊断及所需资源,避免信息传递延误。
分级响应机制
根据病情危急程度启动不同层级的抢救团队,如心肺复苏小组、多学科会诊团队,确保资源合理分配。
角色分工与沟通机制
指定经验丰富的医师担任抢救指挥,负责决策与任务分配,其他成员包括护士、呼吸治疗师、药剂师等各司其职。
明确团队领导者
采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工具,确保信息传递清晰、完整,减少误判风险。
SBAR沟通模式
每项医嘱执行后需口头复述并确认,关键操作(如给药、除颤)需双人核对,确保操作零差错。
闭环反馈机制
01
02
03
紧急设备快速准备
抢救车标准化配置
按国际指南配备气管插管器械、急救药品、除颤仪等,定期检查效期与功能状态,实行“五定”管理(定人、定位、定量、定期、定查)。
动态物资补充系统
通过电子化库存管理实时追踪耗材使用情况,自动触发补货流程,避免抢救中物资短缺。
设备快速响应预案
针对高频使用设备(如呼吸机、吸引器)建立备用库存,确保故障时能立即替换,缩短准备时间。
03
生命支持措施实施
气道管理技术
开放气道手法
采用仰头提颏法或推举下颌法解除舌后坠,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口咽或鼻咽通气道辅助。操作时需避免颈椎过度伸展,防止二次损伤。
高级气道建立
对昏迷或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气管插管,选择合适型号导管,通过喉镜直视下置入声门,确认位置后固定。插管后需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
气道异物清除
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或负压吸引装置移除异物,婴幼儿采用背部叩击联合胸部冲击法,操作时注意力度控制以避免肋骨骨折。
呼吸支持方法
使用EC手法固定面罩,以每分钟10-12次频率挤压球囊,潮气量控制在500-600ml,观察胸廓起伏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单人操作时优先保证密封性。
球囊面罩通气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
氧疗管理
根据患者体重调整潮气量(6-8ml/kg),初始呼吸频率12-16次/分,PEEP从5cmH₂O起始,ARDS患者需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经鼻导管或文丘里面罩供氧,维持SpO₂≥9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控制性低流量氧疗(1-2L/min),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循环维持操作
容量复苏策略
失血性休克患者按30ml/kg晶体液快速输注,创伤患者限制性补液,心源性休克需谨慎控制入量,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变化。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顽固性室颤可联用胺碘酮300mg。输液泵持续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65mmHg,滴定至目标血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