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河南红旗渠导游词
河南红旗渠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林州市,参观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这座伟大的水利工程,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红旗渠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红色之旅,领略红旗渠的壮丽与伟大。
一、历史背景:缺水之痛与引水之梦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河南省林州市,这里曾经是河南省最缺水的地区之一。林州市地处太行山脉东麓,地形复杂,水资源极为匮乏。在历史上,林县人民长期饱受缺水之苦,民间流传着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说法。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500年间,林县共发生旱灾100多次。大旱之年,井干河枯,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逃荒。1954年,林县再次遭遇特大旱灾,全县30多万人面临饮水困难,许多村庄不得不组织村民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挑水,甚至出现一人挑水,全家等候的艰难局面。
面对如此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林县人民渴望改变命运的心情日益迫切。1958年,林县县委提出了引漳入林的宏伟构想,计划从山西省平顺县的漳河引水,穿越太行山脉,解决林县缺水问题。这一构想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和科学论证,最终确定了这个工程的可行性。
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正式开工。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缺乏充足的物资供应,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开始了这场改天换地的伟大工程。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970年完成了红旗渠的主体工程,建成了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二、建设历程:艰苦奋斗的十年
各位游客,红旗渠的建设过程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林县人民用血肉之躯在太行山上开凿出这条生命之渠,创造了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
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正式开工。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经济困难,物资供应紧张。林县县委决定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组织全县10万民工开赴太行山。他们带着简单的工具,住山洞、搭窝棚,吃粗粮、喝冷水,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施工。
红旗渠工程分为总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四级渠道,其中总干渠全长70.6公里,需要穿越太行山脉的悬崖峭壁。在施工过程中,民工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危险。为了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他们发明了空中飞人的作业方法,用绳索将自己悬挂在半空中,一锤一钎地开凿石方。据记载,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共有81名干部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这条生命之渠。
1966年4月,红旗渠总干渠全线贯通。1969年7月,红旗渠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形成了完整的灌溉系统。1970年,红旗渠工程正式竣工,实现了引漳入林的宏伟目标。
三、工程特点:巧夺天工的智慧结晶
各位游客,红旗渠工程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林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项工程不仅在规模上令人惊叹,在技术上也达到了当时国内先进水平。
红旗渠工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总干渠、分干渠和支渠。总干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的引水枢纽开始,穿越太行山脉,进入林县境内,全长70.6公里。分干渠有三条,分别是一干渠、二干渠和三干渠,总长近200公里。支渠则有30多条,总长1000多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县的灌溉网络。
红旗渠工程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穿越太行山脉。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施工设备,工程师们用简单的工具和手工方法,完成了复杂的测量和施工任务。特别是在修建青年洞这一段时,民工们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难度极大。他们采用自下而上、分段开挖的方法,先在山脚下开凿导洞,然后逐步向上扩展,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红旗渠工程还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例如,为了解决渠道渗水问题,工程师们发明了三合土防渗技术,用石灰、砂子和黄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夯实后形成防渗层。这种技术简单有效,至今仍在使用。
四、主要景点:红旗渠沿线的精华
各位游客,红旗渠沿线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每一处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主要景点。
1.红旗渠纪念馆
红旗渠纪念馆位于林州市区,是了解红旗渠历史的重要场所。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全面展示了红旗渠建设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馆内的红旗渠精神展区,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感人场景。
2.青年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位于太行山脉的悬崖峭壁上。因主要由青年突击队开凿而得名,全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洞内石壁上还保留着当年民工们刻下的标语和口号,如为革命开渠、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下午试题-8.pdf VIP
- 12R422 混凝土模块砌体燃气阀室及管沟39.docx VIP
- 垃圾分类-高中主题班会ppt.pptx VIP
- 2014年苏州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快题)考研真题.pdf VIP
- 汇川INOVANCE MD880系列变频器软件手册 (HCU-50S,HCU-51S,HCU-50S-SG,HCU-51S-SG)-CN-A02.PDF VIP
- 冻干机说明书.doc VIP
- 卷边薄壁U型钢单向受弯构件的性能研究.pdf VIP
- 结算单-工程结算单.xlsx VIP
- AGV电气原理图.pdf VIP
- 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下午试题3.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