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北京市高考模拟试卷(语文、数学、英语)及答案
第一部分语文(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绝非简单的技术复刻,而是在理解文化基因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北京景泰蓝技艺历经六百年传承,其“掐丝、点蓝、烧蓝”等核心工序承载着中式美学的精髓。但在现代生活场景中,传统摆件式的景泰蓝制品逐渐脱离大众需求,面临传承困境。
近年来,年轻匠人尝试将景泰蓝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把掐丝纹样简化为装饰性线条应用于茶具边缘,用低饱和度釉料替代传统高艳色调适配现代家居,开发出笔记本封面、首饰等轻量化产品。这种转化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通过提取核心技艺符号,赋予其当代功能价值。正如非遗保护专家所言:“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在于既扎根文化土壤,又能回应时代需求。”
工艺传承的核心是人,当代转化更需要跨界思维。某景泰蓝工坊与工业设计专业合作,建立“技艺数据库”,将掐丝的角度、釉料的配比等参数数字化,既保留手工温度,又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短视频展示工艺细节,让消费者理解“一枚景泰蓝胸针需经历37道工序”的价值,这种叙事方式让传统工艺走进年轻群体。
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本质是文化价值的现代诠释。当景泰蓝的釉色在咖啡杯上流转,当掐丝的韵律在手机壳上呈现,传统工艺便在生活场景中获得了新生。这不是技术的退化,而是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无需保留核心工序,只需进行技术创新
B.景泰蓝工艺的当代转化通过简化工序实现了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C.工艺参数数字化既保留了手工特色,又提高了传统工艺效率
D.短视频宣传的核心是展示产品价格,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景泰蓝技艺为例,论证了传统工艺当代转化的可行性路径
B.文章引用非遗专家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C.文章从产品创新、技术支持、传播方式三方面展开论述,层次清晰
D.文章结尾通过比喻论证,阐明了传统工艺当代转化的本质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工艺脱离生活场景是其面临传承困境的原因之一
B.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需要兼顾文化内涵与时代需求
C.跨界合作有助于传统工艺突破传承中的技术与传播瓶颈
D.轻量化设计是传统工艺实现当代转化的唯一途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胡同里的修笔人
王德仁
老周的修笔摊摆在胡同口的大槐树下,铁皮箱子擦得锃亮,里面整齐码着钢笔、笔尖、墨水,像个微型文具博物馆。箱子上的“修笔”二字是他自己写的,柳体,遒劲有力。
“周师傅,这钢笔不下水了。”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递过一支粉色钢笔。老周接过笔,眯着眼看了看笔尖,又旋开笔杆,对着阳光照了照:“笔舌堵了,拿温水泡泡就行。”他一边说,一边从铁盒里掏出小镊子,轻轻夹出笔舌上的棉絮。
小姑娘怯生生地问:“要钱吗?”老周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这点活儿,不要钱。下次笔坏了再来。”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走了,槐树叶在她身后沙沙响。
胡同里的老街坊都知道,老周修笔有三不收:学生娃的小毛病不收,老人的笔不收,街坊邻居的应急活不收。他的生意不算红火,但每天都有人来,有的是修笔,有的只是来聊聊天。
“老周,还记得我这支英雄100吗?”张大爷拄着拐杖过来,手里举着一支银灰色钢笔。那是三十年前张大爷结婚时,老周帮他挑的笔,后来笔尖摔弯了,一直没舍得扔。
老周接过笔,摩挲着笔身,眼里泛起光:“记得,当年你说要给新娘写保证书,非要挑支最耐用的。”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专门的校尖器,小心翼翼地调整笔尖角度,又在试写纸上划了几笔,“成了,跟新的一样。”
张大爷掏出钱,老周摆手:“您这是打我脸呢?当年这笔还是我帮您选的,修修还能写几年。”张大爷拗不过他,叹道:“你这脾气,跟这胡同一样,改不了喽。”
近些年,用钢笔的人少了,更多人来问能不能修中性笔。老周总是摇摇头:“这玩意儿是一次性的,修不了。”有人劝他改修电子产品,老周却说:“钢笔是有灵性的,一笔一划都连着人心,我修的不是笔,是念想。”
那天傍晚,老周收摊时,发现铁皮箱子上放着一个信封,里面是一沓钱和一张纸条:“周师傅,当年您帮我修笔没收钱,如今我在外地工作,托人把钱带给您。——当年的小姑娘”
老周捏着纸条,看着胡同里亮起的灯火,嘴角慢慢上扬。大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把他的身影嵌在了胡同的暮色里。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对铁皮箱子和“修笔”二字的描写,既展现了老周的职业特质,也暗示了他对技艺的敬畏
B.小说通过“眯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