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Ⅱ卷)
语文试卷(黑龙江适用)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北大荒的开发史,是一部用汗水和生命书写的奋斗史诗。上世纪五十年代,十万转业官兵、支边青年怀揣“向荒原要粮”的信念,踏上这片冰封的土地。初到之时,这里没有房屋,他们就挖地窨子栖身;没有燃料,就扒枯枝、割茅草;没有农机,就用人力拉犁开垦冻土。冬夜的荒原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地窨子里的油灯常常被寒风刮灭,他们裹着厚重的棉衣,在微弱的光晕中规划着春耕的蓝图。
“北大荒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凝结在每一把锄头、每一粒粮食中的实践力量。老垦荒人回忆,当年播种时为了抢农时,常常昼夜连轴转,有人累倒在田埂上,醒来后抹把脸继续干活。这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随着黑土地的年轮不断生长,如今已成为黑龙江精神文明的重要底色。在现代化农业基地里,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系统取代了人力劳作,但垦荒者留下的精神遗产,依然在滋养着新一代的“新农人”。
材料二: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全球仅有四大块黑土区,我国东北黑土区便是其中之一。黑龙江作为东北黑土核心区,其黑土面积占全国黑土总面积的45.7%,有机质含量是普通土壤的数倍。但近百年来的过度开垦,导致黑土层厚度从最初的60-80厘米缩减至如今的20-30厘米,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为守护黑土地,黑龙江启动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攻关。农业科学家们研发的“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播种技术”,让玉米秸秆在秋收后直接覆盖地表,既减少水土流失,又能为土壤补充有机质。在三江平原,农户们采用“稻蟹共养”模式,螃蟹松动土壤促进通气,粪便为水稻提供养分,形成生态循环系统。这些实践印证了“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可以相辅相成”的理念,也让黑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
材料三: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黑龙江的农业转型始终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上世纪七十年代,为破解粮食短缺难题,这里大力推广高产作物品种,粮食年产量从千万斤跃升至数十亿斤;进入新时代,面对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黑龙江又率先探索“绿色农业”发展路径,建立起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
如今的黑龙江,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更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北大荒集团打造的“数字农场”,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每亩地可节约化肥用量15%以上;齐齐哈尔的杂粮加工企业开发出燕麦饼干、黑豆蛋白粉等20余种产品,让“黑土物产”走出了国门。这种“立足本土、对接市场、科技赋能”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摘编自《黑龙江农业发展报告(2024)》《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研究》)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垦荒者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垦荒原,用实践铸就了“北大荒精神”。
B.黑龙江黑土区因过度开垦导致黑土层变薄,这一问题已通过科技手段得到彻底解决。
C.“稻蟹共养”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双赢,是黑土地保护的有效实践。
D.从高产种植到绿色发展,黑龙江农业转型始终呼应着不同时代的国家需求。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具体场景描写展现垦荒历程,凸显“北大荒精神”的内涵。
B.材料二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论证方法,说明黑土地的价值及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C.材料三从历史维度梳理黑龙江农业发展脉络,强调其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D.三则材料既各自独立阐述重点,又形成“精神—生态—发展”的逻辑关联,层层深入。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得“北大荒精神”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与意义。
B.黑龙江黑土区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因此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C.“数字农场”的建立,体现了科技在黑龙江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
D.只要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就能解决我国所有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请结合材料,概括黑龙江在黑土地保护与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4分)
有人说:“北大荒精神的内核在新时代并未过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