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园林要素特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核心造园要素及其内涵

传统园林的要素主要可归纳为“山、水、植物、建筑”四大类,每一类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1.山(叠山)——园林的骨骼与气韵

表现形式:不仅是利用真山,更多的是通过叠石造山?来实现。用太湖石、黄石等堆砌成峰、峦、洞、谷。

艺术追求:

写意化: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一組奇石便可象征“一峰则太华千寻”,以小见大,引发对真山水的无限遐想。

“瘦、漏、透、皱”:这是品评湖石(尤其是太湖石)的至高标准,体现了对形式美和岁月痕迹的极致追求。“瘦”指挺拔俊俏;“漏”指孔窍相通;“透”指玲珑剔透;“皱”指表面纹理起伏。

功能与景观结合:山石可作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也可划分空间,形成幽深的路径。

2.水(理水)——园林的血脉与灵魂

表现形式:池、潭、湖、溪、涧、泉、瀑等。

艺术追求:

自然化:水面形态追求曲折自然,岸线迂回,绝少规整的几何形状。

源头隐现:常通过石矶、小桥、植被遮挡视线,营造“水有源而无尽”的意境。

动静结合:平静的池水倒映天光云影,是为静;涓涓细流与跌落瀑布,是为动。水赋予了园林生机与灵动。

哲学象征:水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智慧、包容与阴柔,与山(阳刚)形成对比与统一,是“阴阳”哲学观的直观体现。

3.植物(花木)——园林的毛发与性情

艺术追求:

自然拟态:植物配置模仿自然,讲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成丰富的林际线。

四季有时:注重植物的时序变化,追求“春赏牡丹,夏观荷,秋闻桂香,冬品梅”的季相之美。

人格化与象征意义:这是中国园林植物最独特的一点。植物不仅仅是景,更是“人”的品格与情感的寄托。

竹:象征虚心有节、坚韧不拔。

梅:象征傲雪凌霜、高洁坚强。

兰:象征清雅幽香、君子品格。

菊:象征隐逸高洁、傲然不屈。

荷: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建筑(营造)——园林的眼睛与点缀

表现形式: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

艺术追求:

点景与观景:建筑本身是园中的景观焦点(点景),同时又是绝佳的观景场所(观景)。如亭子常设于山顶或水边,既点缀了风景,又提供了休憩和俯瞰全景的视角。

分隔与联系:廊、墙、桥等建筑元素是组织空间、引导游览路线的重要手段。它们将大空间分隔成多个小景区,又通过巧妙的连接,使景区之间隔而不断,气脉相通。

诗画意境:建筑的匾额、楹联、雕刻等,直接点明了景点的意境,引导游人的审美与联想,是“诗情画意”的物质载体。

二、统领要素的总体艺术特点

以上四大要素通过以下核心艺术手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园林是对自然山水的提炼与艺术再现。它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抓住自然的神韵,通过人工的精心营造,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园林中的建筑绝不突兀,其形态、色彩、材质都力求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白墙、灰瓦、栗柱的色彩,以及通透的格局,都让建筑巧妙地“融入”而非“闯入”自然。

3.诗情画意的意境追求

这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所在。造园家如同画家,将三维空间当作画布进行创作;同时又如诗人,通过景物的组合与题咏,赋予园林深远的意境。游览园林,仿佛在品读一首立体的诗,欣赏一幅可游可居的画。

4.深邃曲折的含蓄美学(“曲径通幽”)

反对一览无余的直白,追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通过障景、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使空间层次丰富,步移景异,在有限面积内创造出无限的景观体验。

5.空间的隔与通,小中见大

利用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元素,将全园分隔成若干大小不同、主题各异的景区。这些景区既自成格局,又通过走廊、门洞、窗口相互渗透,形成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邃感,在方寸之地营造出广阔天地的错觉。

总结而言,中国传统园林的要素特点,是将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一石一木到一亭一阁——都视为一个充满文化密码和审美情感的符号,并通过一套成熟而精妙的艺术法则,将它们组织成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它不仅是生活的场所,更是精神的栖居地,是中国人宇宙观、自然观和艺术观的集中体现。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