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南海白云深水区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解锁油气成藏年代密码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南海作为我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且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被誉为“第二波斯湾”,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南海北部石油地质资源量达106亿吨、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达17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莺歌海、琼东南和珠江口等盆地,白云深水区便是珠江口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浅水区油气资源的逐步开发,深水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愈发受到关注,白云深水区已成为南海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准确确定油气成藏年代对于理解油气藏的形成演化过程、预测油气分布规律以及指导后续勘探开发工作至关重要。
在众多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中,利用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技术具有独特优势。烃类充注之后,砂岩储层中自生伊利石停止生长,故可利用自生伊利石的年龄来推断储集层中油气藏形成的最老年龄。通过对南海白云深水区自生伊利石进行40Ar/39Ar定年研究,本论文旨在精确厘定该区域油气成藏的年代,为深入剖析油气成藏机制、评估油气资源潜力提供关键的时间约束,进而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开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在利用自生伊利石开展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技术方法上,不断改进自生伊利石的分离提纯技术,如采用冷冻-加热循环碎样技术获得高纯度的粘土矿物,有效避免了伊利石以外的含K矿物混入;通过阶段加热得到的年龄谱来区分自生伊利石与碎屑伊利石。在有机杂质气体纯化方面也取得突破,解决了砂岩样品中有机质在质谱仪离子源中产生有机碎片离子干扰同位素分析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研究中,诸多学者已将该技术应用于不同盆地的油气成藏年代研究。例如,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气田的研究发现,通过自生伊利石的形成时间推断,天然气的最早充注时间晚于169-189Ma;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的研究表明,珠海组和珠江组自生伊利石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1±1.1)Ma和(9.9±1.2)Ma,新近系油气成藏关键时间为10Ma左右。
然而,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方面,对于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砂岩储层,如埋藏较浅或尚未固结成岩、虽埋藏较深但含有蒙皂石和/或伊利石/蒙皂石无序间层矿物、高岭石与绿泥石含量较高的储层,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技术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另一方面,在数据解释和综合分析方面,如何更加全面准确地结合样品特征、地质背景以及其他地质资料,对年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与应用,仍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差异使得研究成果的普适性存在一定局限,难以形成统一的成藏年代学模式。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南海白云深水区砂岩样品中自生伊利石的分离提纯、40Ar/39Ar定年实验分析以及结合地质背景对油气成藏年代的综合分析。
在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方面,首先对采集的砂岩样品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杂质。然后采用循环冷冻-加热法破碎样品,使自生伊利石与其他矿物充分解离。接着利用苯-甲醇混合试剂洗油,去除样品中的有机物质,最后通过离心机分离粘土矿物,获取高纯度的自生伊利石。
40Ar/39Ar定年实验在专业实验室中进行,使用先进的质谱仪等设备。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对分离提纯后的自生伊利石样品进行激光阶段加热,记录不同阶段释放的氩同位素信号,从而获得年龄谱数据。
结合地质背景分析油气成藏年代时,综合考虑研究区的地层发育特征、构造演化历史、断裂活动期次、烃源岩演化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通过对比自生伊利石定年结果与其他地质信息,确定油气充注的时间范围,分析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探讨油气成藏的过程与机制。
二、区域地质背景
2.1南海地质概况
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处,其构造演化历程复杂且漫长。在新生代早期,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南海地区开始发生陆缘扩张,这一过程奠定了南海盆地的雏形。随着扩张的持续进行,南海海盆逐渐形成,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演化阶段,如裂陷期、扩张期和萎缩期等。这些构造运动不仅塑造了南海现今的地质构造格局,还对地层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裂陷期,南海北部陆缘形成了一系列的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陆相地层,如古近系的文昌组、恩平组等,这些地层富含丰富的有机质,是重要的烃源岩。进入扩张期后,南海海盆逐渐扩大,海水侵入,沉积环境转变为海相,沉积了中新统珠江组、韩江组等海相地层,这些地层中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储层和盖层。在萎缩期,南海地区受到构造挤压作用,盆地边缘发生褶皱和断裂,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海地区地层分布广泛,从北部陆缘到南部海域,不同时代的地层呈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晚清到五四:“薄海民”式女性形象的生成与演变.docx
- 可理解输出:泰国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的关键驱动力.docx
- 路径分析赋能DRGs分组流程的深度探索与实践.docx
- 复合沸石的制备及其对微污染水中氨氮和DBPs前驱物的去除效能研究.docx
- 偏铌酸铅高温压电陶瓷的掺杂改性研究:从结构调控到性能优化.docx
- 重质油分子结构剖析及芳香特性的深度探究.docx
- 槲皮素、芹菜素与洋葱干粉对大鼠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效果及机制探究.docx
- 参环毛蚓肌细胞原代培养体系构建与精准鉴定研究.docx
- 宰后与加工双重视角下鳙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多维度探究.docx
- 华贵栉孔扇贝体色多态性与遗传密码:AFLP技术下的深度剖析.docx
-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其开发响应机制研究.docx
- 新型耐热复合火药的配方、工艺及性能研究.docx
- 探究siRNA干扰HBx基因对HepG2.docx
- 基于RNA自动提取与RNA-seq技术的尾叶桉×细叶桉材性候选基因挖掘研究.docx
- 普莱亚影像纹理信息驱动下的川西南山地阔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精准反演研究.docx
- BTH诱导采后香蕉果实对炭疽病抗性的研究:作用机制与应用技术探究.docx
- 动态贝叶斯网络在战场目标态势威胁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大纲.docx
- 改性沸石咪唑酯骨架-8:构建高效药物载体及抗肿瘤性能的深度探究.docx
- 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体系构建与创新策略.docx
- 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