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专家讲座.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温

低温可使脑细胞氧需量降低,维持脑氧供需平衡,起到脑保护作用,是脑复苏综合治疗主要组成部分。体温每降低l℃可使代谢率下降5%~6%。

第1页

低温治疗历史

50年代

提出

60~70年代

低潮

80年代

转折

90年代

兴起

第2页

历史发展

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经有学者将低温治疗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期到达脑保护效果,但因为当初所选择深低温造成随即严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一度陷入低谷。

第3页

历史发展

80年代末,研究发觉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发人们兴趣。

第4页

低温分类

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度低温16以下

1993年江基尧等首先将轻、中度低温(28~35°)称之为亚低温,随即这一概念在国内被广泛引用。

第5页

中度及深度低温存在较多并发症

可造成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

增加血液粘稠度

引发凝血功效障碍

引发全身免疫力下降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

推荐临床亚低温治疗时体温维持在32~34°

第6页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详细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为当前国内外临床最惯用降温方法。

第7页

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含有抑制作用镇静药,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保持在32℃~34℃范围内。

第8页

原理

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反应减弱,对机体含有保护作用;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改进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提升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改进心肺功效及微循环。

第9页

适应症

溺水、中风

肝性脑病

细菌性脑膜炎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心肺复苏术后脑病

高热惊厥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连续状态

第10页

禁忌症

脑电无活动昏迷或认知功效障碍者

终末期患者

活动性出血者

凝血功效障碍者

孕妇

第11页

低温治疗时间和治疗窗口

脑缺氧耐受时限只有5分钟,所以多数研究者提倡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ILCOR(国际抢救与复苏联合会)申明中认为,降温应尽可能在复苏后马上开始。但临床4-6小时后开始低温治疗也能取得显著效果。

第12页

ILCOR基于当前证据,提出对自主循环恢复心脏停博患者应进行12~24小时连续亚低温治疗。临床资料表明连续亚低温治疗48-72小时有很好疗效。也可维持更长时间,应依据病情需要调整。

第13页

复温时间及方法

自然复温,先停用冰帽、降温毯等物理降温办法,将病人置于室温中迟缓复温。

复温过程仍需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以防肌颤造成颅内压增高。

以平均4小时升高1℃速度,在12小时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7~38℃为宜。

第14页

第15页

分类

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果越好。

第16页

药品降温

普通经过服用各种退热药品来控制体温,惯用药品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冬眠灵等。

特点:使用方便。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惯用其它低温技术辅助降温办法。

第17页

分类

物理降温

第18页

1.体表降温:可用冰水浸浴或冰屑、降温毯降温,也可用冰袋、冰帽置于头部和大血管浅在部位。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时间长,不均匀、难控制,易反跳。

第19页

亚低温治疗仪

亚低温治疗仪

主机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

外设附件水毯,连接管,体

温传感器

第20页

亚低温治疗仪

工作原理: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水温,再经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体温,营造亚低温环境。

第21页

亚低温治疗仪

第22页

2.体腔降温:用冷却无菌生理盐水灌入胸腔或腹腔进行灌洗降温。

优点:惯用于手术中降温。

缺点:易发生心室颤动或其它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第23页

3.血液降温

血管内灌注降温

经过快速输注大量冷却液体来到达降低关键体温目标

对患者心、肺、肾功效造成巨大挑战,故不推荐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

采取介入方法将温度控制导管插入人体动脉血管内,直接对血液进行降温

第24页

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

心律失常

凝血功效障碍

高血糖

电解质紊乱

第25页

治疗监测

体温监测

凝血功效监测

电解质及体液平衡监测

血糖监测

血压监测

血象和胸片监测

神经系统监测

第26页

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执行温度调控,确保体温

维持在32℃~34℃

人工气道护理:注意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方式、动脉血气指标等

文档评论(0)

HappyPan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