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假肢装配康复训练规程
第一章评估与建档
1.1首次接诊
患者进入康复中心后,由康复医师、假肢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师、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接诊。接诊流程包括:
(1)核对身份信息,确认截肢原因、时间、平面、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
(2)采集全身状况:心血管、呼吸、代谢、认知、视力、听力、皮肤完整性;
(3)记录既往辅具使用史、疼痛史、幻肢感觉、药物史、过敏史;
(4)填写《假肢康复评估基线表》,建立电子档案,生成唯一二维码,后续所有数据扫码录入。
1.2功能评估
1.2.1残端评估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残端周径,每2cm一个截面,记录软组织饱满度、骨突明显度、皮肤瘢痕厚度、压痛等级(0—10分)。采用便携式超声测残端骨长度,精确到毫米。
1.2.2关节活动度
肩、肘、腕、髋、膝、踝六大关节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标准测量主动与被动ROM,记录终末感、疼痛等级、代偿模式。
1.2.3肌力测试
采用徒手肌力测试(MMT)与等速肌力仪双重验证,重点测试髋伸、髋外展、膝伸、踝背屈、肩外展、肘伸、腕伸七组肌群,记录峰值力矩与平均功率。
1.2.4平衡与协调
Berg量表、TUG、10m步行、六分钟步行、FRT(功能性前伸)、单腿站立时间、Pro-Kin平衡仪测得重心摆动面积、摆动速度。
1.2.5心理与认知
采用HADS、PHQ-9、GAD-7、MoCA、疼痛灾难化量表(PCS),由心理师一对一完成,必要时加做SCL-90。
1.2.6生活情境
家访或VR模拟,评估住宅楼梯阶数、卫生间宽度、门槛高度、社区人行道坡度、工作单位需求,形成《环境障碍清单》。
1.3目标设定
团队与患者、家属召开“圆桌会议”,采用SMART原则,将远期目标拆分为4周、8周、12周节点,写入《个体化康复计划书》,患者签字确认,扫描存档。
第二章残端塑形与护理
2.1弹力绷带塑形
术后第3天开始,每日8h,采用“8”字缠绕法,压力梯度由远端40mmHg递减至近端20mmHg,每圈重叠1/2,每2h解开检查皮肤。夜间改用硅胶套,压力降至15mmHg,防止水肿回流。
2.2硅凝胶套使用
选择厚度3mm、5mm两种规格,内表面含矿物油微囊,降低剪切。每日清洗两次,中性皂液手洗,阴干,避免日晒。出现皮疹时停用,涂1%氢化可的松,24h无缓解转皮肤科。
2.3皮肤耐受训练
术后第14天起,用纯棉毛巾摩擦残端,由轻到重,频率60次/min,每日3组,每组5min,直至皮肤出现轻微红晕且10min内消退为达标。随后升级为软毛刷、尼龙刷、砂纸(颗粒度由1000目降至400目),实现“真皮-筋膜-骨膜”三级耐受。
2.4瘢痕松动
采用超声导入+深部摩擦技术,频率1MHz,强度0.8W/cm2,配用积雪苷霜,每周3次,每次10min,持续4周,使瘢痕滑动度增加≥1cm。
2.5疼痛与幻肢管理
采用分级方案:
(1)轻度(VAS1—3):冰敷15min+镜像疗法20min;
(2)中度(VAS4—6):加用经皮电刺激(TENS,100Hz,200μs)30min;
(3)重度(VAS≥7):转疼痛科,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或经颅磁刺激。
第三章肌力与关节活动度训练
3.1床上阶段(术后0—14d)
3.1.1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胸廓扩张,每2h一次,每次10循环,防止坠积性肺炎。
3.1.2健侧肢体
采用弹力带(黄色-红色-绿色三级递增)进行肩外展、肘屈、腕伸、髋外展、膝伸、踝背屈训练,每组15次,每日3组,维持健侧肌力≥4级。
3.1.3残侧肢体
等长收缩: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三角肌、肱三头肌,每次收缩10s,放松10s,10次/组,每日6组。
3.1.4关节松动
由治疗师完成髋、膝、肩、肘的Ⅰ—Ⅱ级松动,防止反射性抑制。
3.2轮椅阶段(术后15—30d)
3.2.1转移训练
床-轮椅-马桶-浴凳四点转移,采用“桥式-摆腿-撑手”三步法,记录首次独立完成时间,目标≤30s。
3.2.2残端负重
在平行杠内,残端置于电子秤上,由10%体重开始,每周递增10%,直至100%,误差±2kg。
3.2.3关节活动度升级
采用滑轮、滑板、悬吊系统,进行肩屈0°—180°、髋屈0°—120°、膝伸0°—90°的主动-助力运动,终末位保持10s,每日3组。
3.3站立阶段(术后31—45d)
3.3.1静态站立
在平衡杠内,健侧脚垫3cm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