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赋税制度的社会负担.docxVIP

秦代赋税制度的社会负担.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代赋税制度的社会负担

一、引言:秦代赋税制度的历史定位

站在咸阳宫的夯土台基上远眺,公元前221年的秦国刚结束五百年诸侯混战,将”书同文、车同轨”的政令推行到三十六个郡。这个以”耕战立国”的王朝,其赋税制度不仅是支撑百万军队、修建驰道长城的经济命脉,更是将六国民众纳入新秩序的重要工具。从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确立土地私有,到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完成全国土地登记,秦代赋税制度历经百余年演变,最终形成了一套精密却严苛的征收体系。但这套体系给社会带来的,远不止是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当我们翻开睡虎地秦简的《田律》《仓律》,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收泰半之赋”的记载,那些被竹简刻下的数字、被史书记录的怨言,都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王朝的民生之重。

二、秦代赋税的主要种类与征收标准

(一)田租:土地税的核心内容

田租是秦代赋税的根基,其征收逻辑可追溯至商鞅”訾粟而税”的规定。按照《商君书·垦令》的说法,理论上应”百亩之收,什一以为税”,即每亩产量的十分之一作为田租。但实际执行中,这个”什一之税”更像一个宣传口号。据《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所言,秦代”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结合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秦代田租简牍推算,实际征收比例可能高达”什五”(即50%)。

征收形态上,田租以实物为主,主要是粟米(小米),也包括菽(大豆)、麦等杂粮。计量标准采用”石、斗、升”的十进制,1石约合今30公斤。值得注意的是,秦代田租并非简单按产量计征,而是”以地定税”——无论年景丰歉,只要登记在册的土地,都要按固定标准缴纳。《秦律·田律》明确规定:“入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无豤(垦)不豤,顷入刍三石、稿二石”,这种”有田即税”的原则,让遭遇水旱灾害的农民雪上加霜。

(二)口赋:人头税的双重压榨

如果说田租压在土地上,口赋则直接落在每个百姓头上。秦代口赋分为”算赋”和”口钱”,前者针对15-60岁的成年人,后者针对7-14岁的未成年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提到秦代”头会箕敛,以供军费”,所谓”头会”即按人头收税,“箕敛”则形容用畚箕装钱的苛酷场景。

口赋的特殊之处在于以货币征收为主。这对”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来说堪称致命:他们需要将辛苦收获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变卖,换成”半两钱”缴税。但农民卖粮往往集中在秋收后,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粮价暴跌。《秦律·金布律》记载”禾石三十钱”,即1石粟米约30钱,而算赋标准是每人每年120钱(据汉承秦制推测),一个五口之家仅算赋就需600钱,相当于20石粟米——这几乎是一个成年男子全年的口粮(按《秦律·仓律》,隶臣月禾2石,年24石)。

(三)刍稿税:附加于土地的实物负担

刍稿税是田租的”影子税”,征收的是喂养牲畜的干草(刍)和作物秸秆(稿)。《秦律·田律》规定:“每顷(100亩)入刍三石,稿二石”,换算成今制,每百亩需缴纳干草90公斤、秸秆60公斤。看似数量不多,但对农民而言却是额外负担——这些原本可用于牲畜饲料、房屋覆盖的秸秆,如今要优先上缴。

更麻烦的是刍稿税的”折纳”规定:如果农民无法提供实物,可以折成货币缴纳。但折算比例由官府说了算,《里耶秦简》中有”刍一石当钱十二,稿一石当钱八”的记录,而市场上干草价格可能更低,这就形成了”实物不够钱来凑”的盘剥链条。正如《淮南子·氾论训》所言:“秦之时……头会箕赋,输于少府”,刍稿税最终也成了充实国库的重要来源。

三、赋税征收的实际运作与额外负担

(一)计量工具的权力寻租空间

秦代推行”一度量衡”,官方规定1斛=10斗=100升,但在基层执行中,量器成了官吏盘剥的工具。睡虎地秦简《效律》记载:“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这说明官方对度量衡误差有严格规定,但实际中”大斗进、小斗出”的现象屡见不鲜。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代私斗,有容量比标准斗大20%的实例。农民缴纳田租时,官吏用”加大斗”收粮,发放贷粮(如青黄不接时的政府借粮)时用”标准斗”,一来一回,农民平白损失20%的粮食。这种”合法伤害权”让本就沉重的赋税更添分量。

(二)征发时限的刚性压迫

秦代赋税征收有严格的时间节点。《秦律·田律》规定:“刍稿各以其受田之数,无豤不豤,顷入刍三石、稿二石,以其岁八月入之。”八月正是秋粮未完全成熟、冬麦尚未播种的”青黄不接”期,农民既要抢收又要缴税,往往被迫借高利贷。《秦律·法律答问》中”何谓’逋事’?……已阅及敦(屯)车食若行到逋所乃亡,皆为逋事”的规定,说明逾期未缴会被视为”逋事”(逃避徭役),惩罚包括”赀甲”(罚缴一副铠甲)、“赀盾”(罚缴盾牌),严重者甚至罚为隶臣妾。

货币税的征收时限更苛刻。口赋需在每年九月前缴清(据《汉旧仪》“八月算人”推测秦制类似),此时农民刚卖完秋粮,手中余钱本就不多,为凑够税钱,常常要贱卖最后一点存粮,导致”春种

文档评论(0)

level来福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5日上传了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