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药剂科药品配制操作细则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配制操作流程
03
质量控制要点
04
安全防护规范
05
记录与文档管理
06
设备维护管理
01
配制前准备
配制前准备
01
材料质量检查
所有药品原辅料需符合《中国药典》或企业内控标准,检查内容包括外观性状、包装完整性、标签信息及有效期,必要时进行理化或微生物检测。
原辅料验收标准
包装材料合规性
设备校准状态
注射剂瓶、胶塞、铝盖等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需通过相容性试验,确保无析出物、无吸附性,并提供供应商资质与检验报告。
配制用天平、pH计、灭菌设备等需定期校准并贴有有效标识,核查校准记录确保数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环境清洁消毒
洁净区动态监测
配制前需对A级层流台、B级背景区域进行悬浮粒子、沉降菌及浮游菌监测,结果应符合GMP规定的动态标准。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
确认高效过滤器压差、风速及换气次数达标,定期进行甲醛熏蒸或臭氧灭菌以降低环境生物负荷。
表面消毒程序
使用75%乙醇与0.1%新洁尔灭交替擦拭操作台面、设备表面及传递窗,消毒液需现配现用并记录配制时间。
操作人员培训档案
核查配制人员是否完成GMP、无菌操作及应急预案培训,持有上岗证且培训记录在有效期内。
人员资质确认
健康监测记录
操作人员需提供近期体检报告,无传染病或皮肤破损情况,进入洁净区前需完成更衣确认与手部微生物采样。
双人复核制度
高风险制剂配制需由两名持证药师共同核对处方、计算过程及投料量,签字确认后方可执行操作。
配制操作流程
02
精确称量步骤
双人复核制度
高活性或毒性药品称量时,必须由两名药师独立操作并交叉核对数据,确保剂量准确性。
分步称量策略
对于易吸湿或挥发性药品,需采用增量法称量,先称量容器皮重,再逐步添加药品至目标量,避免环境因素干扰。
校准称量设备
每次操作前需使用标准砝码校准电子天平,确保称量精度误差不超过±0.1%,并记录校准数据备查。
对于多组分制剂,需按溶解度差异分层添加辅料,采用低速-中速-高速三阶段搅拌,确保各相均匀分布且不产生气泡。
梯度混合技术
热敏感成分混合时需维持环境温度在20-25℃,必要时使用恒温磁力搅拌器,避免成分降解或结晶析出。
温度控制要求
搅拌过程中需定期取样检测粘度变化,使用旋转粘度计确保成品粘度符合药典规定范围(如乳剂应控制在500-2000cP)。
粘度监测标准
混合搅拌规范
灭菌处理方法
过滤灭菌操作
对热不稳定溶液采用0.22μm微孔滤膜正压过滤,需预先进行滤膜完整性测试,灭菌后立即进行无菌灌装。
湿热灭菌参数
γ射线灭菌适用于一次性医疗器械,剂量需控制在25-40kGy范围内,并定期校准放射源活度。
耐高温药品需在121℃、15psi条件下维持30分钟,灭菌柜需进行空载热分布验证和生物指示剂挑战试验。
辐射灭菌管理
质量控制要点
03
包括pH值、溶解度、含量均匀度等关键参数,需使用高精度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确保数据准确性。
理化指标检测
针对无菌制剂和非无菌制剂分别制定检验标准,重点关注细菌、霉菌及内毒素含量,防止污染风险。
微生物限度检查
01
02
03
04
确保抽取的样品能反映整批药品的质量特性,需覆盖不同生产批次、包装规格及储存条件,避免局部偏差影响检验结果。
抽样代表性原则
模拟实际储存环境(如光照、温湿度)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评估药品有效期内的质量变化趋势。
稳定性试验要求
抽样检验标准
质量标准对照
药典标准符合性
严格参照现行药典(如《中国药典》)规定的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项目,确保各项指标达标。
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制定严于药典的内控标准(如杂质限度更低),以提升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对出口药品,需同步符合ICH、USP或EP等国际标准,确保全球市场合规性。
对辅料纯度、包材相容性(如玻璃瓶耐酸碱性)进行专项检测,避免因辅料问题导致主药降解。
内控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比对
辅料与包材标准
异常处理程序
根据偏差严重程度(如次要、重大、严重)启动不同响应流程,重大偏差需立即暂停生产并上报药监部门。
偏差分级管理
对超出标准(OOS)的检验结果进行系统性调查,涵盖人员操作、仪器状态、样品制备等环节,明确根本原因。
建立完整的批次记录系统,确保异常药品可快速追溯至原料供应商及销售终端,必要时启动召回程序。
OOS调查流程
针对重复性异常问题,制定CAPA计划(如设备校准、工艺优化),并跟踪措施有效性。
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
01
02
04
03
批次追溯与召回
安全防护规范
04
防护服选择与穿戴
操作挥发性或飞溅性药品时需佩戴防雾护目镜或全面罩,防止液体或气溶胶进入眼睛,镜片需定期检查清晰度与密封性。
护目镜与面罩防护
手套与鞋套规范
根据药品性质选择丁腈、乳胶或聚乙烯手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