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 秋 7桂花.docVIP

古诗词意象 秋 7桂花.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与花心各自香

——古诗词秋之意象七:桂花

川雪

“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桂花香千里。”桂花是历代文人雅土的喜爱之物,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流传下来的许多吟咏桂花的古诗词,都描绘和赞颂了桂花的阴柔之美和不凡品性。

早在《楚辞·九歌·湘君》中就有“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的诗句,将桂树与兰树对举,显示船桨的高贵。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感遇》中说:“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而为佳节。”赞美兰叶、桂花的皎洁,并以此自喻,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桂花非常喜爱,他说: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咏桂》)

在诗中,诗人没有直接赞美桂花的高洁不凡,而是通过描绘桃李的艳丽媚俗,更加形象、更富个性和更具魅力地衬映出了桂花的朴实无华。桂花不仅有诗人钟情喜爱的淡雅馨香,还有超然质朴、与世无争的天性。因此诗人植桂园中,既时时观赏,又常常自勉。诗人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洁身自好、蔑视权贵的可贵品格。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中说:“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告诫人们不要只羡慕春天里桃花、李花开得繁华,更要看重秋天里桂花开花结子的繁荣茂盛。诗人在春花与秋桂的对比中,表明自己不怕挫折、历久弥坚的不屈品格。

刘禹锡的好友白居易对桂花更是情有独钟,写了许多赞美桂花的诗: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东城桂三首之三》)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有木》)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厅前桂》)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庐山桂》)

诗人赞美桂花是月中的仙树,是“凌霜树”,“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香气浓郁,质地高洁。称赞它“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为桂树“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抱不平。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志向高洁,空有远大抱负、不能施展的幽怨。

白居易在老年回忆江南生活时,还把“寻桂子”作为一大乐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嫦娥奔月和吴刚被罚月宫砍桂树的神话传说,让诗人们浮想联翩,桂树常作为月中仙树写入诗中,成为美好形象的象征。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写道:

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八月十五在天竺寺桂树下赏月,忽然有桂子随风而落的情景:是夜,诗人在月下徘徊,忽然,一颗桂子珊珊而落,可能还轻轻地打在诗人的头上。他捡起来一看,碧绿的桂子沾着露水,润如翡翠。这更激起诗人的想象:嫦娥为何要奔月呢?吴刚为何要挥玉斧砍桂树呢?……天庭上的事情谁能知晓,而这颗桂子应该嫦娥投掷给人间的吧?她又想为人们传达些什么呢?全诗咏物以虚显实,空灵含蓄,以中秋夜捡桂子引出中秋佳节赏月的情趣,有以小见大之妙。

南宋诗人杨万里热情赞美桂花是天上的仙树: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咏桂》)

诗人说,桂花树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移来的,因为它的香气是发自天上,所以满山遍野飘香。诗人用神话传说的典故,盛赞桂花之香浓是来自天上的品种。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对桂花赞赏有加,称其为“天上人间物”: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木犀》)

桂花也叫木犀。诗中写迎立在西风之中的桂花让其他的花都黯然失色,所有的秋光似乎都在为她忙碌。有一枝淡然的伫立在书房的窗前,人与花都香气袭人。月圆的时候恰好花开得正好,花开始败落的时候月也开始变亏。要知道这本是天上才有的花,何必在意她只在清秋时分开放呢?诗人借桂花自喻,表明自己超然脱俗的心志。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对桂花十分推崇,她写道: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咏花之词如咏梅、咏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首诗中将桂花推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见这首词中词人对桂花评价之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首词中的桂花也恰是词人自身的写照。这首与李清照平日之词风格不同之处在于全词以议论入词,

文档评论(0)

建筑施工图设计 C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建筑设计工程师持证人

建筑设计规范,行业动态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2日上传了建筑设计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