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导学案(教师版).docxVIP

《回延安》导学案(教师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第02课《回延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和特点,感受浓郁的陕北风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中所蕴涵的深情。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

【重点难点】

1.感受浓郁的陕北风情,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中所蕴涵的深情,理解、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

【学习过程】

预习案

预习案

知识简介

1.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2.文体知识

信天游,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奔放热烈。

3.写作背景

1956年3月,离开延安已经十年的贺敬之,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造林大会,这是他1945年离开延安之后,第一次重回延安,他的心情格外激动,一路上看不够、听不够,觉得有一肚子话想说想唱。离别延安前,要举行一个联欢会,需要他出一个节目,他觉得用信天游的曲调最适合表达自己这几天来的心情感受,于是“一边流泪,一边哼唱,一边记录”,连夜创作出了这篇经典之作,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4.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一盏(zhǎn)登时(dēng)糜子(méi)杜甫川(fǔ)

油馍(mó)脑畔(pàn)眼眶(kuàng)白羊肚(dǔ)

搂定(lǒu)满窑(yáo)树梢(shāo)宝塔山(tǎ)

理解词义:

登时:民间用语,形容事物的发展迅速,立刻。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学习案

学习案

第一课时

活动一:明诗体

1.听读诗歌

这首诗歌和以前读过的其他现代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①朗朗上口:两句一节,单独押韵,可以换韵;使用叠词。

②陕北方言:几回回、树根根、脑畔、白生生、羊羔羔

③地方风物: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延河、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糜子、小米饭、米酒、油馍、木炭火、炕。

2.欣赏歌曲

比较民歌歌词与本文的诗歌语言有什么相似点?

两句一节、押韵、体现陕北的民俗、写革命生活和革命情感、感情热烈欢快豪迈。

活动二:理诗脉

1.感受别样延安

默读诗歌,边读边圈画出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归纳提炼作者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延安。

示例:诗中有宝塔山、杜甫川、柳林铺、杨家岭、枣园……诗歌展现了延安鲜活的自然景观。

(1)延安独特的方言(紧紧儿、心窝、几回回、满心话、树根根、羊羔羔、几根根、白生生、几辈辈);

(2)延安特色的生活(小米饭、糜子、谷、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烷、土窑洞);

(3)延安亲切的人民(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

(4)延安鲜艳的人文风物(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白窗纸、红窗花);

(5)延安光荣的革命传统(鸡毛信、保卫延安、杨家岭、宝塔山、枣园、延河、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6)延安卓越的建设成就(一条条街道、一座座楼房、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

2.理清诗歌脉落

速读诗歌,紧扣诗题《回延安》,仿照示例,为每一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示例:第一部分:回延安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

线索:“我”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这首诗的五个部分是诗人按照大略的时空顺序写的。

活动三:感诗情

寻读诗歌,寻找具有浓烈情感的句子,感受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分享提示:注意结合文本,要带着感情把所选句子读出来。)

诗句示例: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探究深情:通过“抓”“不放”“紧紧儿”“贴”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久别的黄土、对延安这片土地的如亲人般难舍难分的眷恋。

(1)重回延安“母亲”怀抱的急切与激动。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2)对延安自然风景与人文风物久别重逢的喜悦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