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科学与文学的交响:论《太白》杂志与科学小品的范式建构
一、历史语境与范式起源:《太白》杂志的科学小品诞生背景
(一)1930年代的文化突围与大众语运动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局势之中,在文化领域,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使得左翼文化的发展面临重重阻碍。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中应运而生,作为重要的左翼文化阵地,它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彼时,“科学大众化”成为时代的强烈诉求。自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以来,科学知识的普及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然而,当时的科学知识大多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普通大众难以触及。《太白》杂志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通过设立“科学小品”栏目,致力于打破这一知识壁垒。杂志以短小精悍的文章为载体,将原本艰深晦涩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本,让大众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成为了连接科学与大众的重要桥梁。
这一时期,大众语运动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1934年,在左联的领导下,陈望道、胡愈之、叶绍钧等十二位沪上知名文士发起保卫白话文的运动,采用“大众语”名称,并以《申报?自由谈》等为阵地发表系列文章。陈望道提出“大众语是大众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的语言”,这一理念为科学小品的创作定下了通俗化的基调。科学小品在语言表达上,努力贴近大众的日常用语,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生僻的词汇,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话语阐述科学道理,使科学知识能够真正走进大众的生活。
(二)从“生物素描”到科学小品的文体自觉
贾祖璋在《太白》杂志上发表的“生物素描”系列,是科学小品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科学小品从单纯的知识传播向具有独特文体特征的转变,展现出了科学小品的文体自觉。其中,《雉》这篇文章极具代表性。
《雉》以生物学观察为坚实基础,对雉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在介绍雉的栖息地时,文章写道“平原间的草薮和沼泽边”,短短数字,便精准地勾勒出雉的生活环境。对于雉的外形,作者描述道“形状像鸡,雄的身体较大,姿容轻健,颊部裸出红色,羽毛绿色多杂彩,有金属光泽,尾羽很长,有美丽的横斑。雉的身体较小,羽色茶褐,极不美丽”,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描写,雉的形态仿佛跃然纸上,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雉的独特外貌。在谈及雉的生活习性时,贾祖璋提到“啄食种种农作物的嫩叶和种实,又杂食草的种实和蝗虫蝴蝶等昆虫;好居沼泽边;往往有衔取蛇蜕筑巢的习性”,将雉的食性、栖息偏好以及独特的筑巢习性一一展现。关于雉的繁殖,文章也有详细介绍:“繁殖期是春季到初夏;选择矮树下草丛中等外地不容易发现的场所,集合树枝、枯草等物,造成粗杂的巢;雌雉产卵十一、十二个,卵的颜色和鸡卵相似;抱伏的日数,也是二十一、二;孵出的雏,雌雄同色,都像母雉;与雏鸡相同,孵出后就能行走觅食;抱卵期中,雌雉因为体色适应环境,即有其他动物接近,也不贸然逃避;有时因迫于危险,也能把卵运搬到他处”,使读者对雉的繁殖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些对雉的科学知识的介绍,并非枯燥乏味的罗列,而是与文学抒情完美融合。在描写雉的生存状况时,贾祖璋流露出对它们的深切关怀,如文中提到“这样使我们看到了那些满挂在野味摊上的个体,不免对于它们种族的前途,有些寒心的感觉”,借反语“为雉打算种族前途是笑话”,深刻地暗讽了社会对野生动物的漠视,引发读者对保护动物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这种将科学知识与思想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赋予了科学小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使其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工具,更是能够引发社会思考、传递人文关怀的文学载体,标志着科学小品从简单的知识普及向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的文体升华。
二、多维特质:《太白》科学小品的文体范式建构
(一)科学性与文艺性的有机统一
知识硬核的精准呈现
科学小品以“说明”为根基,其科学性体现在对科学知识的准确传达上。在《太白》杂志的科学小品中,对各种科学对象的描述细致入微,力求呈现事物的真实面貌。例如《雉》中对雉的介绍,从外形到生活习性,再到繁殖周期,每一个细节都有精确的描述。“雄雉羽色绿多杂彩,有金属光泽,尾羽具美丽横斑”,通过这样具体的数据和细致的观察,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雉的生物学特征,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严谨性。这种对科学知识的精准呈现,是科学小品的核心价值所在,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科学世界的窗户,让人们能够获取准确的科学信息。
文学手法的创造性转化
为了使科学知识更易于被大众接受,《太白》科学小品巧妙地运用了文学手法,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具象表达。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科学小品充满了趣味性和感染力。周建人在《讲狗》中,不仅仅是在介绍狗的生物学特性,更是以“走狗”来比喻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他写道:“我常见富人的狗看见穷人常常要叫;穷人的狗看见富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剖析城市多方式交通出行的社会外部性及优化策略.docx
- 语义迷雾中的精准定位:词义消歧及其在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ocx
- 苹果籽蛋白质的分离提取及功能性质研究:从工艺优化到特性解析.docx
-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基于功能、情感与文化的多维建构.docx
- 砂地柏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离及杀虫活性研究.docx
- 固体二氧化氮:制备工艺、特性剖析与应用前景探究.docx
- 基于Floquet理论的级联DC - DC变换器稳定性解析与优化策略.docx
- 强磁材料钕铁硼的冲击压缩特性研究:从基础到应用的多维解析.docx
- 零维碳材料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从纳米结构到功能应用.docx
- 深立井大断面马头门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与实测的协同解析.docx
最近下载
- _【石油修井】特殊井大修工艺技术.pdf VIP
- 《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项目四 婴幼儿认知发展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pptx VIP
- 第四章 石油修井 修井工具讲义.pdf VIP
- 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读后感.docx VIP
- 银行半结构化面试必问题目及参考回答.docx VIP
- GB_T 33700-2017地基导航卫星遥感水汽观测规范.docx VIP
- GB_T 42988-2023 多源遥感影像网络协同解译.pdf VIP
- DB42T 2425-2025 自然资源光学遥感卫星影像应用分类分级规范.pdf VIP
- 油水井井筒大修作业资料讲解.ppt VIP
- H公司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