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文档 (7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5

背俞穴埋线加耳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肖俊芳

(湛江市第一中医院门诊部,广东524034)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将14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脏腑背俞穴埋线结合耳针治疗65例(观察组)与单纯耳针治疗44例(耳针对照组)和单纯口服药物治疗32例(药物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优于单纯耳针治疗的总有效率8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更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62.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背俞穴埋线结合耳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较好。

[主题词]高脂血症/穴位疗法;埋线;穴,背俞;耳针

高脂血症是常见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自1999年6月~2003年5月,笔者采用背俞穴埋线结合耳针治疗该病65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41例均为本院门诊部针灸科诊治的病人,均被确诊为高脂血症,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凡是周一、周四来诊者归入A组,周二、周五来诊者归入B组,周三、周六来诊者归入C组。A组(背俞穴埋线加耳针治疗)65例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6年。B组(耳针治疗)44例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6年5个月。C组(利脂平药物治疗)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年。血清总胆固醇(TC)异常,A组65例,B组44例,C组32例;甘油三酯(TG)异常,A组46例,B组28例,C组22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C)异常,A组34例,B组23例,C组18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低于35mg/dL,A组31例,B组21例,C组14例。辨证分型为痰瘀阻滞型:A组30例,B组21例,C组14例;痰浊中阻型:A组19例,B组13例,C组10例;脾肾阳虚型:A组1例,B组10例,C组8例。从3组的一般资料来看年龄、性别、病程、证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

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5血脂异常防治建议6的诊断标准,并结合我院临床情况制定标准如下:(1)血清总胆固醇(TC)\240mg/dL。(2)甘油三酯(TG)\160mg/dL(3)TC和TG均高于以上值者。(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C)140mg/dL。(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35mg/dL。辨证诊断:(1)痰瘀阻滞型症见胸痛、胸闷、肢体困倦、腹胀,舌有瘀点、苔厚腻脉滑或弦。(2)痰浊中阻型:症见头晕、头痛、胸脘痞闷、恶心欲吐、纳呆,苔白腻,脉濡滑。(3)脾肾阳虚型:症见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神倦纳少、腰酸腿软,舌淡、苔少,脉沉细。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5血脂异常防治建议6的诊断标准(2)年龄34~69岁者;(3)不自行服用降脂药物者。

1.4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中国5血脂异常防治建议6的诊断标准患者;(2)不满34岁或超过69岁患者;(3)精神病患者;(4)严重血液病患者。

1.5剔除标准

(1)自行终止治疗者;(2)不按时接受治疗者;(3)资料不齐全者;(4)治疗中自行加服降脂药物者;(5)未随访者。

2治疗方法

2.1A组(观察组)

(1)穴位埋线

背俞取穴:脾俞、肝俞、胆俞、胃俞。随证配穴:痰瘀阻滞型配三焦俞;痰浊中阻型配膀胱俞;脾肾阳虚型配肾俞。器械材料:准备无菌医用埋线针、无菌镊子、5mL一次性注射器各1个,0.25%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2号无菌羊肠线数根(长约2cm)和碘伏与酒精棉球适量。操作方法:埋线患者洗干净背部皮肤,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由助手根据骨度选准穴位。在一侧的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助手在已消毒的穴位皮肤上注射利多卡因约2mL。局麻后,施术者左手持无菌镊子夹紧备用的羊肠线,右手持无菌埋线针,针尖穿过皮肤后与脊柱呈45度角,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待线头见不到时,针再进入0.3~0.4cm,然后快速拔针,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数分钟以防止针孔出血,最后再常规消毒埋线部位皮肤1次。同时嘱患者当天晚上勿洗澡,保持针孔清洁,治疗期内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在第1次埋线后的第16天于对侧的相应背俞穴进行第2次埋线,两侧穴位交替使用。

(2)耳针治疗

耳穴取内分泌、胰胆、脾、交感。操作:患者取端坐位,选用经过高压消毒过的0.30mm*13mm不锈钢毫针,耳穴皮肤严格消毒,施术者右手持针,左手抵着被施针耳郭的背部,针尖进入皮下与耳软骨之间,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25分钟。两侧耳穴交替使用,每天治疗1次,12次为一疗程,间隔3天再进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罗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专注于教学及企业生产文案的创作,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1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