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脊柱CT摄影技术要点解析
演讲人:
日期:
06
质量控制标准
目录
01
基础概念概述
02
检查前准备规范
03
扫描参数配置
04
图像采集流程
05
图像后处理要点
01
基础概念概述
CT摄影基本原理
脊柱CT成像特点
能够清晰地显示脊柱的骨性结构和周围软组织,对于脊柱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03
通过测量X射线经过人体后的衰减程度,利用计算机进行重建,得到人体内部结构的断层图像。
02
CT成像原理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X射线穿过人体后,会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包括吸收、散射和透射,形成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01
脊柱解剖结构特征
脊柱结构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组成,具有支持躯干、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功能。
01
椎骨形态
椎骨包括椎体、椎弓和棘突,椎体呈圆柱形,椎弓呈半环形,棘突呈板状。
02
脊柱生理曲度
脊柱具有生理曲度,包括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对于缓冲外力、保持身体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03
适应症与禁忌症范围
适应症
脊柱CT摄影适用于脊柱外伤、感染、肿瘤、退行性变等疾病的诊断,尤其适用于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复杂病例。
禁忌症
孕妇、对X射线敏感的患者、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应避免进行脊柱CT摄影。
02
检查前准备规范
患者体位与呼吸训练
体位选择
根据检查部位和病变情况,选择适当的体位,如仰卧、俯卧、侧卧等,确保脊柱处于最佳曝光位置。
体位固定
使用专业的固定带或装置,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体位稳定,避免移动造成图像模糊。
呼吸训练
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屏气等,以减少呼吸运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设备参数初始化设置
扫描参数
根据患者体型、检查部位和病变情况,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如管电压、管电流、扫描层厚等。
曝光参数
根据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需求,设置合理的曝光参数,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重建参数
设置合适的重建参数,如重建层厚、层间距、重建算法等,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需求。
辐射防护措施落实
辐射安全培训
对参与脊柱CT检查的医务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辐射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03
使用专业的辐射防护器材,如铅衣、铅围裙、铅手套等,对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防护。
02
辐射防护器材
辐射剂量控制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01
03
扫描参数配置
千伏(kV)/毫安(mA)优化组合
管电压(kV)
根据脊柱密度调整,常用120-140kV,保证足够图像穿透力。
01
管电流(mA)
与kV配合调整,保证图像质量同时降低患者剂量,常用200-400mA。
02
自动毫安调节(mAs)
根据不同部位自动调整毫安,确保图像质量一致性。
03
层厚与重建算法选择
层厚选择
根据检查目的和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层厚,常用1-5mm。
重建算法
采用高分辨率算法,如骨算法,提高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
重建方式
可选择标准重建或重叠重建,提高图像纵向分辨率。
螺距与扫描范围控制
螺距选择
根据扫描部位和层厚调整螺距,常用螺距为1-1.5,保证图像连续性。
扫描范围
根据检查需求,合理设置扫描起始和结束位置,避免不必要辐射。
定位像
扫描前进行定位像拍摄,确保扫描范围准确,减少重复扫描。
04
图像采集流程
定位像精准获取方法
包括扫描层厚、层间距、扫描角度等,确保定位像的准确性。
准确设置扫描参数
通过调整患者体位和扫描范围,获取最佳的定位像,以便后续扫描。
选择合适的定位像
利用CT机上的定位工具,如激光定位灯等,确保定位像的准确性。
使用定位工具
螺旋扫描模式实施
多平面重组触发条件
数据完整性
多平面重组需要完整的扫描数据作为基础,因此必须确保扫描范围内数据的完整性。
图像质量
多平面重组的图像质量受到原始图像质量的影响,因此需要保证原始图像的质量。
重组参数设置
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设置合适的重组参数,如层厚、层间距、重组算法等,以获得最佳的多平面重组图像。
05
图像后处理要点
骨窗/软组织窗调整策略
01
骨窗调整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使骨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骨折、骨质破坏等病变。
02
软组织窗调整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使软组织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软组织病变和肿块。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
容积再现(VR)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生成逼真的三维图像,用于立体定位和手术规划。
03
用于显示密度较高的结构,如骨组织和血管壁,增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对比。
02
最大密度投影(MIP)
多平面重组(MPR)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生成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角度的图像,更直观地展示病变。
01
伪影识别与补偿方案
金属伪影
由于金属物体造成的伪影,可通过校正金属物体位置或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进行校正。
射线硬化伪影
由于射线在穿过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