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悯农——大班语言活动——古诗要探究的问题
了解作者欣赏儿歌学习古诗诗歌简介诗歌赏析现实意义诗歌故事观看动画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儿歌:捡米粒(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3]。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存其诗四卷。认识作者学习古诗试试看注释读一读译文试试看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者对农民的同情。把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宝宝”找出来。诗歌简介简介译文《悯农》诗共2首,除了锄禾外,另一首诗作也是流传很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注释:1.悯:怜悯、同情。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3.犹:仍然。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简介春种一粒粟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收万颗子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四海无闲田全国各地没有不耕种的田地农夫犹饿死农民却还是有很多被饿死了译文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赏析诗作《悯农》,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熟悉。一开始学这首诗时,说应该背下来,至于诗中的意义,全然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这首诗是当时社会的写照。诗人对农民的辛苦劳动进行了真实的描写,表达了对他们深切的同情。懂得了这些,我便不再浪费粮食,觉得每一颗稻子,每一粒大米都是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汗水浇灌来的。节约粮食是做人的美德,是对人的尊重,而不是出于同情,是最起码的尊重。《悯农》之中,隐藏着一双巨大而无形的眼睛,观察着过往的行人,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同时,悯农方能敬农,敬农方能食安。食物的食材主要来源于农产品,只有依循悯农敬农、惜天爱物的朴素情怀,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建立“有耻且格”的道德秩序,少数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生产加工伪劣食品的行为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规范和匡正。现实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调整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计息标准的通知.pdf VIP
- GB45673-2025《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解读.pptx
- 2025年产前筛查诊断人员资质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银行审计岗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低压挤包绝缘电力电缆产品检验规范.docx VIP
- 药品经营管理—药品标签与说明书管理(药事管理与法规课件).pptx
-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案】.pdf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7219-2025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防护材料及水处理材料卫生安全评价.pdf
- 生物医用材料生物相容性及其评价方法.pptx VIP
- 数学建模:第二章 古典模型.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