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日期:演讲人:XXX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目录CONTENT01背景与概述02词汇解析03句式分析04语法特点05翻译方法06文化内涵
背景与概述01
汉匈关系与时代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长期处于战争与和亲交替的状态。苏武出使匈奴发生于公元前100年,正值汉匈短暂和平期,但匈奴内部对汉使态度复杂,为后续苏武被扣留埋下伏笔。外交使节的使命与风险汉代使节除传递国书外,还需斡旋边疆矛盾。苏武作为中郎将出使,肩负维护汉朝尊严的重任,其被扣留19年的事件成为汉匈外交史上的标志性案例。北海牧羊的象征意义苏武被流放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体现了汉人对气节的坚守,其“杖汉节牧羊”的行为成为后世忠臣的典范。历史背景介绍
班固为东汉史学家,继承父班彪遗志修撰《汉书》。《苏武传》收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是纪传体史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及作品简介班固与《汉书》的编纂班固以严谨的笔法还原历史,通过对比李陵投降与苏武拒降的细节,突出苏武的忠贞形象,同时隐含对汉武帝后期政策的反思。叙事风格与史料选择文中对话与场景描写生动,如“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的细节,既符合史实又具文学感染力,成为后世史传文学的范本。文学价值与历史真实性
文本地位与影响忠孝观念的强化苏武“不辱君命”的行为被历代统治者推崇,成为儒家忠君思想的具象化载体,南宋文天祥《正气歌》中“在汉苏武节”即典出于此。1文学创作的母题从唐代李白《苏武》到元代杂剧《牧羊记》,苏武题材被反复书写,其“雪地啮毡”的意象成为坚毅精神的文学符号。2史学研究的争议点近代学者对苏武北海牧羊的地理位置、匈奴单于态度转变等细节存在考证分歧,反映了史料解读的多维性。3
词汇解析02
常见实词详解羝廪食徙节指符节,古代使臣所持的凭证,象征国家权威。文中“持节”即手持符节,体现苏武代表汉朝出使匈奴的使命。意为迁移、流放。文中“徙武北海”指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凸显其处境的艰难。公羊。文中“使牧羝”指匈奴命令苏武放牧公羊,并称“羝乳乃得归”,以荒谬条件讽刺其归汉无望。官方供给的粮食。文中“廪食不至”指匈奴断绝苏武的粮食供应,反映其生存困境。
虚词用法归纳乃之以而①表顺承,如“乃幽武”指于是囚禁苏武;②表转折,如“羝乳乃得归”却强调公羊产乳才能归汉的荒谬性。①表工具或手段,如“以状语武”指用言语告诉苏武;②表原因,如“以故不降”说明因坚守气节而不投降。①作代词,如“单于愈益欲降之”指代苏武;②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如“武之不肯降”强调苏武不降的决心。①表并列,如“掘野鼠而食之”描述苏武挖野鼠和草籽充饥;②表转折,如“屈节辱命而求生”对比苟活与守节。
穷厄古义指困苦窘迫,文中“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具体展现苏武的“穷厄”;今义多指经济贫困。明年古义指“第二年”,如“明年,陵降”指李陵投降匈奴的次年;今义泛指“下一年”,时间范围更模糊。成就古义为“成全、完成”,如“欲因此时降武,会论虞常,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体现苏武以死“成就”气节;今义泛指事业成功。货物古义指“财物”,如“赐武马畜、服匿、穹庐”中的物品;今义特指商品或商品流通中的物品。古今异义词辨析
句式分析03
判断句结构特点“……者,……也”结构这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判断句式,如“苏武者,汉之忠臣也”,通过“者”和“也”前后呼应,明确表达判断关系。01省略“者”或“也”的变体部分判断句会省略“者”或“也”,如“此汉节也”,仅用“也”结尾,仍能清晰表达判断含义。02“为”字表判断文言文中“为”可替代“是”,如“匈奴以为神”,通过“为”直接连接主语和宾语,简化判断句式。03副词辅助判断句中加入“乃”“即”等副词强化判断,如“此乃苏武之节”,通过副词“乃”突出肯定语气。04
被动句表达方式如“见欺于王”,用“见”引出动作,“于”引出施动者,明确被动关系。“见……于……”结构如“为匈奴所拘”,通过“为”和“所”搭配,标志被动句式,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为……所……”结构部分句子无被动词汇,但语境隐含被动,如“节旄尽落”,需结合上下文理解“节旄”是被风雪侵蚀的结果。无标志被动句如“被劾”,直接使用“被”字,与现代汉语被动表达相近,但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低。“受”“被”表被动
省略句常见形式主语省略文言文常承前省略主语,如“(苏武)杖汉节牧羊”,需根据前文补全主语“苏武”。01宾语省略动词后宾语常省略,如“匈奴欲降之,(苏武)不屈”,后句省略宾语“匈奴”。02介词省略如“置(于)火中”,省略介词“于”,需根据动词“置”补全地点状语。03
语法特点04
词类活用规则如“单于壮其节”中“壮”本为形容词“雄壮”,此处活用为意动词“认为……壮烈”,反映情感态度的语法化表达。形容词作动词????0104????03??02??如“羝乳乃得归”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