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安全座椅销售流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婴儿安全座椅销售流程

作为母婴用品门店从业六年的销售顾问,我常说:“卖安全座椅不是卖商品,是给每个小家庭的出行安全上保险。”从最初对着产品手册死记硬背,到现在能通过家长一个眼神就判断需求,我总结出一套既专业又有温度的销售流程。这套流程就像织毛衣,得从线头开始,一针一线织密实了,最后才能织出温暖合身的”保护网”。

一、前期准备:把专业刻进骨子里

每次早会结束,我都会先绕着安全座椅展区转一圈。这不是简单的整理,而是为接待客户做的”隐形准备”。

1.1产品知识储备:比家长更懂”安全”

我有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记着所有在售座椅的”安全密码”:比如某款0+组座椅用的是EPP吸能材料,厚度精确到3.2cm;另一款双向座椅的旋转轴经过2万次寿命测试;还有i-Size认证的具体要求——必须匹配宝宝体重而非年龄,反向安装至少到15个月。这些数字不是死知识,而是能转化成家长能听懂的”翻译”:“您家宝宝7个月18斤,这款0+组座椅能用到18kg,反向安装角度能调160度,宝宝躺着更舒服,碰撞时颈椎承受的力能减少60%。”

遇到新到的型号,我会在仓库里反复拆装10遍:ISOFIX接口怎么对准车身金属扣?支撑腿下压到什么程度算稳固?头枕调节按钮卡不卡顿?有次拆一款德国进口座椅时,发现侧边防护垫的魔术贴容易勾住宝宝衣服,立刻反馈给采购部,后来厂家改进了粘扣位置——这些细节,家长未必问,但我们必须提前摸透。

1.2场景化陈列:让座椅”会说话”

展区布置是门学问。我把展架调成45度角,模拟车内后排空间;座椅上放着软萌的布偶熊,模拟宝宝乘坐状态;旁边贴了张对比图:一侧是无座椅碰撞时宝宝被甩向前的示意图,另一侧是座椅分散冲击力的动态分解图。最关键的是”体验角”——放了辆可移动的仿真车模型,家长能弯腰钻进”车内”,亲手试试安装是否够顺手。

记得有位爸爸说:“之前在网上看图片,总担心座椅太宽挤到车门。”我带他坐进体验车,他一拉车门:“哎,真能关上!刚才还担心呢。”场景化陈列就像给家长吃”定心丸”,把抽象的”合适”变成可触摸的真实。

1.3工具包准备:让专业可视化

我的工具包里永远装着三样东西:一是”组别速查表”,把宝宝体重、年龄对应到0/0+/1/2/3组,用不同颜色标注;二是”碰撞测试视频”,存着ADAC、C-NCAP的实测片段,特别是侧撞时座椅防护帘弹出的画面;三是”材质检测卡”,能现场演示EPP材料的回弹性——捏扁后三秒复原,比EPS材料快两倍。

有次遇到个特别较真的妈妈,反复问:“你们说的吸能材料到底多厉害?”我当场捏了检测卡:“您看,宝宝要是磕到这里,材料会先变形卸力,就像给头部垫了层弹簧。”她摸了摸座椅侧面:“怪不得比我之前看的软乎点,原来是这个道理。”工具包不是花架子,是把专业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证据。

二、客户接待:用温度打开信任

每天早上9点半,门店刚开门,我就站在展区斜前方,既不挡路又能观察客流。这时候来的多是附近小区的家长,推着婴儿车或抱着宝宝。接待客户的第一步,是”等”——等家长停下脚步,目光在座椅标签上停留超过5秒,或者伸手摸了摸布套,这时候再上前,比一进门就扑上去推销要自然得多。

2.1第一句话:先关心人,再卖产品

“宝宝好乖呀,几个月啦?”这是我最常用的开场白。有次遇到位奶奶带孙女,奶奶摸着座椅说”太贵了”,我蹲下来逗宝宝:“小姑娘眼睛真大,和妈妈长得像不像?”奶奶立刻打开话匣子:“像!她妈小时候也这么水灵,就是总说我抱孩子姿势不对……”这时候再切到安全座椅:“阿姨,您看这个座椅能调角度,您抱宝宝累了可以放里面,腰能歇会儿,关键是急刹车时咱们大人手劲再大,也抱不住20斤的娃呀。”奶奶后来跟妈妈说:“这闺女不推销,是真替咱们想。”

2.2观察细节:比家长更懂”没说出口的需求”

我总结出几类典型客户:抱着睡熟宝宝的,大多是刚出月子的新手爸妈,眼神里带着紧张,需要重点讲”安装简单”和”舒适性”;拉着大宝来看的二胎家庭,会反复问”能不能和安全提篮一起用”“重不重”,他们更在意”便捷性”;穿着商务装的爸爸,可能是替妻子来买,需要用数据说话:“这款通过i-Size认证,侧面防护等级是ADAC五星,您拍视频给太太看,她肯定放心。”

有次接待位穿职业装的先生,他指着一款基础款说”就这个吧”,但目光总往高端款侧撞防护层瞟。我问:“您平时开车多吗?”他说:“每天送太太上班,高速路占一半。”我顺势介绍高端款:“高速上侧撞风险更高,这款防护层能抗2000N冲击力,相当于100公斤的力撞到侧面,传到宝宝身上只剩600N——您太太坐副驾都不一定有这保护。”他当场下单:“你懂我们这种开高速的需求,就选这个。”

三、需求分析:把安全座椅”焊”在宝宝需求上

“您家宝宝平时坐安全座椅多吗?”这是我必问的问题。之前遇到位妈妈说:“买过一个,宝宝一坐就哭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