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东坡书院的讲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坡书院讲解词

(开场白)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精神的圣地——东坡书院。今天,我们将一同穿越千年的时光,走进一位千古奇才的生命现场,去触摸他的灵魂,感受他的温度。他就是苏东坡——一位在文学、艺术、政治和生活中都留下了不朽印记的巨人。

而我们所在的这座书院,正是他人生中最艰难,却也最光辉的岁月见证。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为什么会有东坡书院?)

在进入书院之前,让我们先回到九百多年前的北宋。

公元1097年,年已62岁的苏东坡被一纸诏书,从广东惠州贬到了更为荒远的海南儋州。在宋朝,贬谪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轻一等的处罚。当时的海南,被中原人视为“瘴疠之地”、“蛮荒之岛”,文化未开,条件极其艰苦。

然而,苏东坡的到来,如同一颗文化的火种,照亮了这座孤岛。他在这里居住了三年,不仅没有沉沦于个人的不幸,反而以他特有的乐观与博爱,开坛讲学,教化百姓。他吸引了来自岛内外的学子,培养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正因为他的努力,海南这片土地从此文风蔚起,赢得了“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的赞誉。

他离开后,海南人民为了纪念他,在他当年讲学的“载酒堂”旧址上,陆续扩建,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东坡书院。所以,这座书院并非苏东坡生前所建,而是后世人民对他感恩与敬仰的永恒丰碑。

(第二部分:书院主体建筑与讲解-沿中轴线行进)

现在,请随我一同走进这座精神的殿堂。书院的结构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院落式布局,沿中轴线依次展开。

1.头门与载酒亭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书院的头门,上方悬挂着“东坡书院”的牌匾,气势恢宏。

进入头门,眼前这片碧波荡漾的池塘,就是东坡塘了。池塘中间有一座别致的小亭,名为载酒亭。亭名“载酒”二字,取自《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寓意着当年学子们带着酒肴,到此向苏东坡请教诗文与学问的盛况。大家可以想象,当年苏东坡就是在这里,与朋友们饮酒赋诗,谈笑风生,将中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这片热土上。

2.载酒堂

走过载酒亭,我们来到书院的核心建筑——载酒堂。这里就是当年苏东坡正式讲学、与学子们交流的地方。

场景还原:请大家看堂内的塑像。中间这位执卷而坐、目光慈祥的长者,就是苏东坡。他两侧分别是他的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等当地文人。这个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书声琅琅、问答不绝的教学景象。

人文精神:苏东坡在这里讲授的,不仅仅是《尚书》、《周易》等儒家经典,更是一种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他教会当地人挖井、种植、医药,他将生活的智慧与哲学的思考融为一体。所以,载酒堂不仅仅是一座学堂,更是一个人格教育的讲堂。

3.大殿(正殿)

穿过载酒堂,我们便来到了书院的最高点——大殿。

东坡塑像:殿内供奉着一尊更为宏伟的苏东坡塑像。他头戴斗笠,脚蹬木屐,这是他在海南时最常见的装束。这尊塑像捕捉到的,不是庙堂之上高不可攀的官员,而是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亲切平和的“苏东坡”。这正体现了他“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博大胸怀。

“鸿雪因缘”:请大家留意殿内的匾额和楹联,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鸿雪因缘”匾。它源自苏东坡的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短短四字,道尽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也恰恰点明了苏东坡与海南这段跨越千里的奇妙缘分。

(第三部分:书院内的文化符号与轶事)

在游览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不容错过:

东坡笠屐图:在书院各处,您可能会看到苏东坡头戴斗笠、脚穿木屐的画像或雕刻。这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苏东坡访友归途遇雨,他向农人借了斗笠和木屐,但因不习惯而走路蹒跚,惹得当地妇孺大笑。苏东坡不以为忤,反而觉得很快乐。这个故事完美展现了他平易近人、幽默豁达的性格。

《坡仙笠屐图》:这是后世画家根据这一轶事创作的名画,已成为苏东坡在海南的标志性形象。

楹联与碑刻:书院内保存了大量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和碑刻,无一不在歌颂苏东坡的功绩与精神,是研究东坡文化的重要宝库。

(结束语)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览即将结束。回首这座绿树环抱的书院,它安静、质朴,却蕴含着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苏东坡用他在海南的三年,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此心安处是吾乡”。他将人生的苦难,活成了诗和远方。他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在顺境中高歌猛进,而是在逆境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从容与乐观,并为身边的人带去光明。

希望您离开时,带走的不仅仅是照片,更有苏东坡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那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坚韧。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细细品味。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