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山水精神的哲学内涵》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钱穆曾言,“游中国山水,即如读中国历史,全国历史尽融入山水中”。从山水信仰到山水哲学,从山水艺术到山水美学,在山水的历史与山水的思辨中,山水由“自然之物”逐步转为人们向往的“精神之象”,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照、民族气质与文化习性,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思想特征的一个重要命题。
山水精神发轫于中国传统儒道自然观,这种自然观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念下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自然理解与生存观念。对于山水精神的阐发,当然不是对其作为客观物的自然山水之解读,而是诠释山水文化传统中反映的人对自然的深刻体察与内在观照。人只有与自然共存、对话,才能够领略何谓山水之“精神”。《周易》有载,“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些强调人与天的关系正是“相依相存”与“互济共生”,天地运作与人的生存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进一步说,山水精神不是单纯的自然崇拜,也不是山水神化后的神秘莫测,而是由天至人、由人达天的一种生存理想境界。
在古人眼中,山水生万物,是文明的源头。《说文解字》载:“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还载:“水,准也。”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平谓之准”。山水精神在山水崇拜与天地信仰的文化中不断发展,并以“天道”为精神内核。
在人与天的关系层面,老子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要遵循天道,天道就是自然之根本规律,道始于一,不论是自然法则还是道德法则,都应归统于一个“天道”中,即使人心不等同于天道,也可将其内化于心。美国学者大卫·欣顿提出“荒野宇宙观”:宇宙核心是具有生发力的“无”,有生于无。宇宙是天下万物的共同栖息地,没有主客对立,也没有精神与物质的分离。山水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整个宇宙系统,正是在这般天地宇宙观念的整一思想中,中国人对于山水的想象、神化及崇拜得以展开。山水崇拜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宇宙天地的思考,追寻物我一体的、非本质主义的、同一化存在的世界观和自然观。以天道为指引的山水精神,也由此具有了更为宏大的宇宙观色彩。
在自然哲学与宇宙想象的哲学涵养中,山水精神便有了新的文化阐释方向——一种士人审美理想的文化建构。由于山水精神特指山水的气质与生命,山水不仅有形质,而且有其内在的性情和气韵,而对山水进行审美观照的主体,正是那些具有学识修养的士大夫群体。士人将自我的内在性情与价值追求融入对山水的审察与理解中,并在山水诗、山水画等艺术实践中呈现出超逸的人生观。山水,成为士人“隐居求志”的特殊场域,士人或登一方孤亭,或乘一叶小舟,徜徉于山水之间,以寻求一种永恒的“渔樵精神”。
从对山水性情的体察,再到士大夫对自身的审视,山水与士人之间结成了一张隐晦且牢固的网,山水画成为士人寄情于山水的一种精神载体。如元代画家吴镇的《渔父图》为那些有志于山水的观者展示了一个自然淡泊、远离尘世的超逸境界。徐复观曾言:“人的精神,固然要凭山水的精神而得到超越。但中国文化的特性,在超越时,并非一往而不复返,在超越时,即是当下的安顿,当下安顿于山水自然之中。”换言之,山水精神多体现于山水艺术作品中所折射出的士人精神,山水画成为士人山水思想的表现载体。人们对山水的观察和审视,一直与个人的处境、政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多方面因素紧密关联,当“山水”成为一种审美对象时,“高尚、隐居、淡泊、修身”的士人形象也就此成立。
山水精神的文化理解与历史阐发不但彰显了中国人的自然智慧与空间认知,而且触发了以山水为中心的哲学思辨与艺术表达,这使得山水成为把握中华文明基因与民族精神内核的关键。钱穆曾说:“山水胜境,必经前人描述歌咏,人文相续,乃益显其活处。若如西方人,仅以冒险探幽投迹人类未到处,有天地,无人物。即如踏上月球,亦不如一丘一壑,一溪一池,身履其地,而发思古之幽情者,所能同日而语也。”总之,在中国的文化传统、环境结构以及民族审美的特定语境中,山水精神正是以自然为基准,从人的精神维度中展开对万物义理、社会秩序以及个体生命的深刻体察,最后凝结为中国人的一种独特价值意向与审美旨趣。
(摘自王天乐《山水精神的哲学内涵》)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由“自然之物”转为“精神之象”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照与文化习性,是中华民族思想特征的重要体现。
B.老子认为人要遵循天道,天道就是自然之根本规律,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都应归统于“天道”,人心与天道等同,可直接将其内化于心。
C.士人将自我性情融入对山水的审察,山水成为“隐居求志”的场域,这种“渔樵精神”本质上是对现实政治的逃避与消极反抗。
D.人们对山水的观察和审视与个人处境等因素紧密关联,当“山水”成为审美对象时,士人形象就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 2025-2026学年中考物理专题突破课件《基础小实验》.pptx
- 2025-2026学年中考物理专题突破课件《综合实验题》.pptx
- 《Unit 1 Tour Preparation》(教案)—《旅游英语》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doc
- 《Unit 3 Hotel Accommodation》(教案)—《旅游英语》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doc
- 《Unit 4 City tour》(教案)—《旅游英语》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doc
- 《Unit 5 Specialty》(教案)—《旅游英语》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doc
- 《Unit 6 Entertainment》(教案)—《旅游英语》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doc
- 《Unit 7 Shopping》(教案)—《旅游英语》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doc
最近下载
-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pdf VIP
- 2025年全国文明单位考核测评标准.pdf VIP
- 期末考试奖状一奖状.doc VIP
-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GB2894-2025》新旧版对比学习丨41页.pptx
- 喜剧的十三种结构.pdf VIP
- 大学生《物理化学》9套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pdf VIP
- 5313A-2017 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pdf VIP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华学校2023-2024 学年四年级上学期阶段性学情调研期中数学试卷.pdf VIP
- 血管通路护理专科门诊建设与服务规范.docx VIP
- HCIA-IOT 物联网 H12-111 V3.0认证培训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 .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