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涡阳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涡阳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共三大题,总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作答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风是古诗文里流动的笔触,在不同场景中晕染出别样情致

览胜途中,风是山水的信使:立于岳阳楼,范仲淹见风起浪涌,写下“①,②”(《岳阳楼记》),风中裹挟着洞庭的壮阔与肃杀;闲游琅琊山,欧阳修赏山间风、霜、石,留下“③,④”(《醉翁亭记》,风见证着琅琊山秋冬的冷寂与萧瑟

人生遇挫,风是不屈的号角:李白在困顿中借风明志,“⑤,⑥”(《行路难》其一),风是他冲破阻碍的信念。

离别之际,风是缠绵的叹息:李商隐于离别时感风伤情,“⑦,⑧”(《无题》),风是他难舍离情心境的反映。

登楼远望,风是历史的回响: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感怀,“⑨,⑩”(《咸阳城东楼》,城楼上的风雨裹挟着他对家国的优思。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林子醒了

传出一阵阵鸟雀的喧吵,

河流醒了

召引着马群去饮水,

村野醒了

农妇匆忙地从堤岸上走过,

旷场醒了

穿着灰布衣服的人群

从披着晨xī的破屋中出来,

拥挤着又排列着……

于是,他离开了山坡

又把自己消失到那

无数的灰色的行列中去。

他吹过了吃饭号,

又吹过了集合号,

而当太阳以轰响的光彩

辉huáng了整个天穹的时候,

他以催促的热情,

吹出了出发号。

——节选自《吹号者》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召()引晨xī()辉huáng()催()促

(2)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清晨的景象。(2分)

(3)根据《艾青诗选》整本书的相关内容,参照示例,完成表格。(2分)

人物(意象)描写

出处(填篇名)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

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4)为宣传革命文化,有同学认为艾青《吹号者》中的几行诗与插图匹配,请根据你对画面和诗句的理解帮他写推荐理由。(4分)

3.202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九三阅兵”。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和平的捍卫,也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诠释。为此班级开展以“铭记历史,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学习活动。(13分)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围绕“九三阅兵”与“自强不息”主题,创作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富有感染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在主题班会的讨论环节,同学们就“阅兵与自强不息的关系”展开讨论。请根据上下文情境,补全对话。(4分)

甲同学:看完九三阅兵,我心潮澎湃。那整齐的步伐和先进的武器,真是太震撼了!

乙同学:是的,但这背后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①。

甲同学:你说得对。那我们中学生,不能直接去建设国防,该如何践行这种精神呢?丙同学:我认为,②。

(3)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几则体现“自强不息”内涵的名言,但其中有一条并不能体现“自强不息”,请你找出来(直接写序号)并说明理由。(3分)

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象传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