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胃肠减压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因急性胰腺炎、肠梗阻、幽门梗阻、胃扩张、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需通过负压吸引排出胃肠道内气体与液体,减轻胃肠道压力的患者;不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鼻腔、食管黏膜损伤患者。

二、操作前准备(15分钟内完成)

2.1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无菌手套(操作插管环节使用);

熟悉操作目的(如“减轻胃肠道张力,缓解腹痛腹胀”),掌握胃肠减压管型号选择(成人14-16号,小儿8-12号)及禁忌症,确认无操作盲区。

2.2患者准备

评估患者:

病情评估:询问既往病史(如食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呼吸,排除严重心肺功能异常);

局部评估:检查鼻腔黏膜(有无红肿、破损、鼻中隔偏曲),选择通畅一侧鼻腔(如左侧鼻腔无堵塞则优先选择);

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紧张程度(如“是否担心插管不适”),解释操作目的、流程(如“插管时会有轻微恶心,配合吞咽动作可减轻”)及配合要点,缓解焦虑;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如地西泮5mg口服)。

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拉隔帘,调节室温至22-24℃,保护患者隐私;

准备好治疗车(放置用物),床头备好吸痰器(预防插管时呕吐物误吸)、弯盘、纸巾。

2.3用物准备(按无菌原则整理)

用物类别

具体物品

规格/要求

减压装置

一次性胃肠减压管(硅胶材质,带侧孔)、负压引流瓶(或一次性负压吸引袋)、Y型接管、止血钳

减压管长度≥100cm;负压引流瓶需标注刻度,初始负压调节为-5.3kPa~-8.0kPa(-40mmHg~-60mmHg)

辅助用物

润滑剂(石蜡油或医用甘油)、棉签、生理盐水(20ml注射器1支)、胶布(3M透气胶布,宽1cm)、听诊器、治疗巾、弯盘

润滑剂需单独包装;生理盐水用于插管后确认管端位置及冲管

其他用物

无菌手套(1副)、吸痰管(1根,备用)、口腔护理包(棉球、漱口液)

吸痰管用于处理插管时误吸;口腔护理包用于操作后清洁口腔

三、操作流程(总时长≤20分钟)

3.1核对与体位摆放(3分钟)

双人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住院号),确认操作医嘱(如“胃肠减压,持续负压吸引”),再次询问患者有无鼻腔不适或过敏史;

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45°)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颈下铺治疗巾,将弯盘置于患者口角旁。

3.2测量插管长度与润滑(2分钟)

测量减压管插入长度:有两种方法,①从鼻尖→耳垂→剑突,成人约45-55cm;②从鼻尖→剑突,成人约40-50cm(选择一种方法即可,记录测量数值);

用棉签蘸取润滑剂,均匀涂抹减压管前端15-20cm(包括侧孔),避免润滑剂过多滴漏污染床单;同时用生理盐水湿润患者鼻腔(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鼻腔黏膜,减少插管阻力)。

3.3插管操作(5分钟)

戴无菌手套,左手持减压管末端(距测量刻度2cm处),右手将减压管前端缓慢插入患者鼻腔(选择预先评估的通畅鼻腔),插入10-15cm(达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用右手轻推减压管,顺势插入),避免患者仰头(防止管端误入气管);

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立即暂停插管,让患者深呼吸,待症状缓解后继续;若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提示管端误入气管),立即拔出减压管,给予吸氧,待患者呼吸平稳后重新插管;

插管至预设长度后,用止血钳夹闭减压管末端(防止空气进入胃肠道),连接20ml注射器,抽取胃液(若抽出清亮或淡黄色胃液,提示管端在胃内);若无胃液抽出,可注入10-2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在患者上腹部听诊(听到“气过水声”,确认管端在胃内)。

3.4固定与连接负压装置(3分钟)

确认管端位置正确后,用3M透气胶布固定减压管:①第一条胶布(长5cm)固定于鼻翼两侧(呈“Y”型,避免压迫鼻腔黏膜);②第二条胶布(长10cm)将减压管固定于面颊部(预留一定活动度,避免患者转头时牵拉);

取下止血钳,将减压管末端通过Y型接管连接负压引流瓶(或负压吸引袋),打开负压开关,调节负压至-5.3kPa~-8.0kPa(观察引流瓶内有无气体或液体引出,确认负压有效);若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袋,需挤压吸引袋至完全塌陷,确保负压状态。

3.5操作后护理与记录(4分钟)

协助患者清洁鼻腔及口角分泌物,整理床单位,嘱患者避免随意牵拉减压管(如翻身时保护管道,防止脱出);

进行口腔护理(用漱口液棉球擦拭口腔黏膜,每日2-3次,预防口腔感染),告知患者若出现咽喉不适,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如生理盐水+布地奈德);

记录操作时间、减压管型号、插入长度、负压值、胃液颜色/性质/量(如“2025

文档评论(0)

WYN1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