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解密之文言文阅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39页(共NUMPAGES140页)

2026年高考语文解密之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25小题)

1.(2025?河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孔子曰:“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必裂地以封之,分属以理之,然后贤民无所隐,暴民无所伏。使有司日省而时考之进用贤良退贬不肖则贤者悦而不肖者惧。哀鳏寡,养孤独,恤贫穷,诱孝悌,选才能。此七者修,则四海之内无刑民矣。上之亲下也,如手足之于腹心;下之亲上也,如幼子之于慈母矣。上下相亲如此,故令则从,施则行,民怀其德,近者悦服,远者来附,政之致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王言解》)

材料二: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①,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魏征对曰:“臣闻晋文公出田,逐兽于砀②,入大泽,迷不知所出。其中有渔者,文公谓曰:‘我,若君也,道将安出?我且厚赐若。’渔者曰:‘臣愿有献。’文公曰:‘出泽而受之。’于是送出泽。文公曰:‘今子之所欲教寡人者,何也?愿受之。’渔者曰:‘鸿鹄保河海,厌而徙之小泽,则有矰③丸之忧。鼋鼍保深渊,厌而出之浅渚,必有钓射之忧。今君出兽砀,入至此,何行之太远也?’文公曰:‘善哉!’谓从者记渔者名。渔者曰:‘君何以名?君尊天事地,敬社稷,保四国,慈爱万民,薄赋敛,轻租税,臣亦与焉。君不尊天,不事地,不敬社稷,不固四海,外失礼于诸侯,内逆民心,一国流亡,渔者虽有厚赐,不得保也。’遂辞不受。”太宗曰:“卿言是也。”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注]①科差:古代官府向百姓征收赋税和派劳役。②砀:砀山,地名。③矰:古人用以射鸟的箭。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使有司A日省而时考B之C进用D贤良E退F贬不肖G则贤者H悦而不肖者惧。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文中指孤单,与《六国论》“可谓智力孤危”中的“孤”意思不同。

B.从,文中指听从,与《项脊轩志》“从余问古事”中的“从”意思不同。

C.若,文中指你的,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中的“若”意思不同。

D.君何以名,与《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何以至此”句式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明君治理百姓,必定遵照礼法分封土地,去关怀弱势群体,选拔有才能的人。

B.孔子认为,君主应该爱护百姓,就如同手足爱护心腹一样,对待自远方来归附的人,更应如此。

C.魏征用晋文公的故事劝谏唐太宗要薄赋敛,轻租税,爱护百姓,这样才能真正让百姓安居乐业。

D.唐太宗听了魏征讲述晋文公的故事后表示赞同,体现了他愿倾听臣下意见并接受有益建议的开放态度。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

②一国流亡,渔者虽有厚赐,不得保也。

(5)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请各举一例并简要说明。

2.(2025?安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陈侍郎书

朱熹

熹尝闻天下之事有本有末。正其本者,虽若迂缓而实易为力;救其末者,虽若切至而实难为功。是以昔之善论事者,必深明夫本末之所在,而先正其本,本正则末之不治非所忧也。且以今日天下之事论之:上则天心未豫,而饥馑荐臻,下则民力已殚,而赋敛方急,盗贼四起,人心动摇,将一二以究其弊,而求所以为图维之术,则岂可以胜言哉!然语其大患之本,则固有在矣。盖讲和之计决,而三纲颓、万事隳;独断之言进,而主意骄于上;国是之说行,而公论郁于下。此三者,其大患之本也。然为是说者,苟不乘乎人主心术之蔽,则亦无自而入。盖是三说者不破,则天下之事无可为之理;而君心不正,则是三说者,又岂有可破之理哉?阁下诚得其本而论之,则天下之事,一举而归之于正,殆无难者。

夫沮国家恢复之大计者,讲和之说也;坏边陲备御之常规者,讲和之说也;内拂吾民忠义之心,而外绝故国来苏之望者,讲和之说也;苟逭目前宵旰之忧,而养成异日宴安之毒者,亦讲和之说也。此其为祸固已不可胜言而议者言之固已详矣若熹之所言则又有大于此者。然求所以破其说者,则又不在乎他,特在乎格君心之非而已。明公不在朝廷则已,一日立乎其位,则天下之责,四面而至。与其颠沛于末流,而未知所济,孰若汲汲焉以勉于大人之事,而成已成物之功,一举而两得之也。

熹杜门求志,不敢复论天下之事久矣。今窃有感焉,不能自已,而复发其狂言如此,不审高明以为如何也?尚书王公,就职已久,方群邪竞逐、正论消亡之际,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然若中流之砥柱,有所恃而不恐。虽然,时难得而易失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