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GB/T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解读
标准状态:现行有效(2022年10月1日实施)
适用范围: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预防、伤亡事故原因辨识分析及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处理交换
一、标准核心框架
本标准采用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的核心逻辑,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划分为6大类,每类包含具体亚类及典型示例,形成层级清晰的分类体系。相较于1992年旧版,新版新增多项适配现代工业场景的因素类型,并优化分类逻辑以提升实用性。
二、六大类危险和有害因素详解
(一)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物理状态参数或物体所具有的危险特性,共包含15项核心类型: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刚度不足、密封不良、外露运动件、控制器缺陷等,如网约车制动系统失灵、导航设备故障。
防护缺陷:无防护装置、防护距离不足、支撑不当等,如车辆安全气囊缺失、充电接口防护盖损坏。
电危害:漏电、静电、电火花、雷电等,如车载充电系统漏电、冬季化纤座椅产生的静电。
噪声危害:机械性(发动机轰鸣)、电磁性(车载雷达)、流体动力性(空调送风)噪声。
振动危害:发动机振动、方向盘共振等机械性振动。
电磁辐射:车载激光雷达的非电离辐射、手机信号塔的射频辐射。
运动物危害:车辆行驶中飞溅的碎石、货物滑落、气流卷动等。
明火危害:车辆自燃初期的明火、维修时的焊接火焰。
温度危害:高温(发动机舱高温部件)、低温(冬季燃油管路冻堵)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制动片磨损产生的粉尘、空调滤网失效导致的颗粒物污染。
作业环境不良:暴雨导致的路面湿滑、隧道内通风不良、冬季驾驶室温度过低。
信号缺陷:转向灯故障、导航提示延迟、倒车雷达无信号。
标志缺陷:车辆警示灯不亮、车身反光标识模糊、维修区域无安全警示标志。
其他物理性因素:如车辆高速行驶中的气流冲击、轮胎气压异常。
(二)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由化学物质的固有特性引发的危险,主要包括5类:
易燃易爆性物质:汽油、柴油、蓄电池电解液(含易燃成分)、酒精(消毒用)。
自燃性物质:机油泄漏后遇高温部件自燃、潮湿环境中的金属粉尘自燃。
有毒物质: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蓄电池释放的铅烟、制冷剂泄漏产生的有毒气体。
腐蚀性物质:蓄电池电解液(硫酸溶液)、车辆清洗剂中的腐蚀性成分。
其他化学性因素:如燃油添加剂的刺激性挥发物。
(三)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由生物有机体或其代谢产物导致的危害,常见类型:
致病微生物:空调系统滋生的细菌/病毒、冷链运输货物携带的致病菌。
传染病媒介物:蚊虫(传播登革热)、鼠类(传播鼠疫)。
致害动物:维修车间的蛇类、野外作业遭遇的流浪犬。
致害植物:装卸货物时接触的有毒植物汁液、花粉过敏源。
其他生物性因素:如食物变质产生的有害生物代谢产物。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与人员自身生理状态或心理特征相关的危险,核心类型:
负荷超限:网约车驾驶员连续12小时以上运营导致的体力负荷超限、长期驾驶引发的视力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驾驶员突发心脏病、感冒导致的反应迟钝。
从事禁忌作业:色盲人员从事车辆维修调色作业、高血压患者高空检修车辆顶部设备。
心理异常:驾驶员因订单压力产生的情绪烦躁、疲劳驾驶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
辨识功能缺陷:夜间行驶时的视觉辨识延迟、恶劣天气下的判断错误。
其他心理生理因素:如驾驶员年龄过大导致的反应速度下降。
(五)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由人员不当行为引发的危险,主要包括5类:
指挥错误:调度员强制驾驶员疲劳驾驶、维修负责人违章指挥拆装安全部件。
操作失误:驾驶员误踩油门、维修人员错接电路、充电时未按规范操作。
监护失误:车队管理人员未及时提醒驾驶员车辆隐患、维修过程中无人监护作业。
其他错误:如驾驶员接打电话分心驾驶、伪造车辆安全检测记录。
其他行为性因素:如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品上车未被制止。
(六)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除上述五类外的其他潜在危险,包括:
管理缺陷:安全制度缺失、培训不到位、设备维护记录不全。
环境因素: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危险。
技术缺陷:新型车载系统的设计漏洞、维修技术不成熟导致的隐患。
三、新旧标准核心差异(GB/T13861-2022vs1992版)
对比维度
2022年新版
1992年旧版
适用场景
覆盖全生产经营活动,含新业态(如网约车)
侧重传统工业生产
分类细化
新增“粉尘与气溶胶”“电磁辐射”等具体亚类
分类较笼统,部分类型合并
术语更新
采用“职业危害”“心理生理性因素”等规范表述
术语陈旧,如“危害因素”定义模糊
实用性
新增大量现代工业示例,增强可操作性
示例多为传统制造业场景
管理适配
强化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衔接
缺乏与现代安全管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