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第二中学2025_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第二中学2025_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右图是《北京人生活想象图之狩猎》。阅读想象图,可以了解北京人(?????)

A.生产力水平低 B.使用磨制工具 C.属于晚期智人 D.已经会使用火

2.原始农业促进人类从流动的狩猎、采集向定居生活转变。据此可知,农业产生(?????)

A.助推人类演变 B.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C.促进阶级产生 D.推动早期国家出现

3.考古学家在山西夏县师村,河南巩义双槐树,荥阳青台、汪沟,浙江湖州钱山漾等遗址均发现了丝织品残片和用骨、牙、石雕刻的蚕蛹、蚕茧或蚕的形象。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

A.先民普遍使用丝织品 B.手工业部门非常多

C.养蚕缫丝技术已产生 D.丝织技术领先世界

4.相传,远古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如黄帝以熊为图腾,炎帝以牛为图腾。在阪泉大战后,炎黄两个部落图腾也相互融合。炎黄部落联盟战胜蚩尤后,炎黄图腾又兼取了蚩尤等其他氏族的图腾,最后融合形成龙图腾的形象。这说明华夏族(?????)

A.成分单一、文明先进 B.文化信仰、大相径庭

C.交通便利、联系紧密 D.族群众多、碰撞融合

5.右图为我国某一时期的权力交接情况。这一时期权力交接的标准是(?????)

A.血缘关系 B.选贤与能 C.门第高低 D.治水功绩

6.考古发掘的成果说明商王墓中殉葬奴隶的数量之多;甲骨卜辞也有大量血淋淋的人祭记录,卜辞中还出现了不少表示酷刑的文字;文献同样有“商有乱政,而作汤刑”。以上信息表明商朝(?????)

A.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B.刑罚异常苛刻

C.奴隶制统治的残暴 D.国势日趋衰微

7.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政治格局的演变说明(?????)

A.分封制度瓦解 B.兼并战争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王室日益衰微

8.春秋时期,晋文公推行“通商宽农”政策;郑国国君与商人订立盟誓,保护商业活动。这说明当时(?????)

A.商业获得长足发展 B.诸侯鼓励发展商业

C.国家遏制商业发展 D.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9.都江堰的设计实际上应用了水流动力学原理(如下图)进行排沙泄洪,分沙比例可以高达70%。由此可见,都江堰(?????)

A.体现我国先民智慧和创造力 B.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C.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D.彻底解决岷江水患

10.春秋后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学术开始下移,孔子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此举(?????)

A.实现了全国范围教育公平 B.导致大量官学倒闭

C.使平民子弟都能接受教育 D.推动民间教育发展

11.“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材料体现的主要观点是(?????)

A.道法自然 B.为政以德 C.提倡节俭 D.反对空谈

12.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作出很多关于节气的谚语,如“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六月盖被,有谷无米”。这些谚语反映了我国农历节气(?????)

A.有助麦子种植 B.指导农业生产 C.促进农具革新 D.利于原始农耕

13.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商朝的农业、畜牧、田猎、货币、交通、方国地理、刑罚牢狱、征伐战争、天文历法、祭祀宗教、医药卫生等。这说明甲骨文(?????)

A.记载内容丰富 B.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C.体系较为完整 D.推动商朝经济发展

14.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15.从不同视角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更透彻。下列多个视角分析的历史现象是(?????)

视角1:展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视角2: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

视角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充分体现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A.秦并六国统一天下 B.秦疆域扩大

C.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D.大泽乡起义

二、辨析改错(9分)

1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辨别下列图片解说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图1文物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颁行的标准量器,见证了这一时期秦国度量衡的统一。

(3)图3工程是秦始皇派人开凿的灵渠,沟通了湘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微信用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