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地区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对地下水补给作用探究.docxVIP

罗布泊地区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对地下水补给作用探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布泊地区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对地下水补给作用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属大陆性极端干旱荒漠气候,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区域之一。这里年降水量极少,可能不足5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水资源极度稀缺。历史上,罗布泊曾是一个广袤的湖泊,周边河网密布,如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河等都曾注入其中,滋养出一片绿洲,其西北侧的楼兰古城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上游水资源逐渐枯竭,罗布泊在20世纪60年代彻底干涸,沦为一片盐壳荒漠。

在如此干旱的环境下,凝结水作为一种特殊的水资源形式,对当地生态及地下水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凝结水主要是指在昼夜间的降温过程中,当表土温度低于大气温度和深层土温时,形成“大气—表土”和“深层土—表土”间的温度梯度,气态水从近地表大气和土壤深层向表土中运移,并在表土中凝结形成的土壤水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凝结水的年生成量常常大于当地年降雨量。它是植物、昆虫和小型动物的重要水源,甚至是一年生浅根性植物唯一的水分来源,是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命脉”。凝结水还可以弥补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蒸发损耗,对水资源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对于罗布泊干涸的湖盆而言,其蕴藏着丰富的钾盐资源,而凝结水作为卤水矿床的可能重要补给项,精确评价凝结水对卤水矿床的补给,对合理开发钾盐资源、建立科学的开采模式意义重大。因此,深入研究罗布泊地区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其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迫在眉睫。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40年代起,国外学者便对干旱区凝结水展开了大量研究,涵盖了凝结水的测定方法、形成机理、影响凝结水持续时间和生成量的因素等多方面内容。例如,部分研究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了不同气象条件下凝结水的生成规律,指出近地面大气温度与地表土壤温度差、空气相对湿度等是影响凝结水生成的关键因素。

在国内,1961年王积强首次在山东德州开展了凝结水试验,初步测得了凝结水量。此后,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地质矿产部科技攻关项目在河西走廊张掖市的平原堡、吐鲁番盆地、塔里木河中游群克地区进行了凝结水试验研究。还有学者分别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腾格里沙漠边缘、天山北麓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额济纳盆地、鄂尔多斯风沙滩等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涉及凝结水的观测方法、生成量、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数值模型、潜在的生态学和水文学意义等各个方面。郭占荣等对我国干旱区凝结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然而,针对罗布泊地区的凝结水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虽然已有研究采用称重法在罗布泊北部凹地进行了凝结水的野外监测,分析了该地区凝结水的生成规律,发现罗布泊存在凝结水,且凝结水来源于空气中的水汽和深部土壤水分,发生时间基本在晚上22:00至次日凌晨8:00,影响因素包括近地面大气温度与地表土壤温度差、空气相对湿度、冻结期等,土壤的高含盐量也有利于凝结水的生成。但这些研究在空间上覆盖范围较窄,未能全面反映罗布泊地区的凝结水状况;在时间序列上,监测时段不够连续和长期,难以捕捉凝结水在不同季节和年份的变化规律;在对地下水补给作用的研究上,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未能准确量化补给过程和补给量,对于凝结水在整个区域水资源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清晰。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地揭示罗布泊地区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其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详细探究罗布泊地区凝结水的形成机制,分析在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大气、土壤等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促使凝结水生成;系统研究影响罗布泊地区凝结水生成的因素,涵盖气象要素(如气温、湿度、风速等)、土壤特性(如土壤质地、含盐量、孔隙度等)以及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定量评估凝结水对罗布泊地区地下水的补给作用,明确补给量、补给过程以及在区域地下水循环中的贡献。

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将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野外观测,在罗布泊地区不同地形、地貌区域设置多个监测点,利用称重法、地温计、湿度传感器等设备,长期连续监测凝结水量、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大气相对湿度等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野外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各因素与凝结水生成量、生成时间的相关性,找出关键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模拟,基于HYDRUS-1D软件,建立一维饱和-非饱和模型,结合野外观测数据,模拟预测凝结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和补给量,从而全面深入地认识罗布泊地区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其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

二、罗布泊地区概况

2.1自然地理特征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介于39°~41°N,88°~92°E之间。其北抵天山支脉库鲁克塔格山,南达阿尔

文档评论(0)

dil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