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含答案解析1.docxVIP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含答案解析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含答案解析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9.这首诗中,诗圣杜甫由自身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冷暖,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济世情怀。下列最契合这种情怀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B.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中庸》)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D.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30.这首诗中的“归来倚杖自叹息”,描绘了诗人“倚杖”的形象;陆游《游山西村》中的“拄杖无时夜叩门”,描绘了诗人“拄杖”的形象。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说说这两个形象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29.C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倚杖”的形象,写诗人屋上被秋风吹走的茅草又遭村童抢掠,自己无法追回只能倚杖叹息,表现了诗人焦灼、痛心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游山西村》中诗人“拄杖”的形象,写出诗人想要在以后趁着月明来闲游,随时都会拄着拐杖在夜里敲门拜访,表现了诗人悠闲惬意、向往田园生活的心境。

【解析】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大学》里的开篇句,阐释“大学”之道,与语境无关;

B.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没有准备的盲目行动,只能是虽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指做事要有目标,与语境无关;

C.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这句话都是在阐述儒家的“仁”,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符合“推己及人”的济世情怀;

D.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于他。指君主要施行“仁政”,不符合语境;

故选C。

30.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因而是一种悲惨、凄凉又无可奈何的焦灼感。

《游山西村》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故“拄杖”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据此可概括作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