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复习资料
一、引言:生物防治的内涵与重要性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简而言之,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种群数量,使其维持在经济阈值以下的防治方法。它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强调充分发挥自然控害因素的作用,通过调节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持续、稳定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在当前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化学防治相比,其核心优势在于对生态环境友好,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并有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深入理解并掌握生物防治的理论与实践,是现代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必备素养。
二、生物防治的主要因子与作用机制
生物防治的核心在于利用“天敌”或具有拮抗、抑制作用的生物体及其产物。主要的生物防治因子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天敌昆虫的利用
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类群之一,可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两大类。
1.捕食性天敌:此类天敌通过直接取食害虫的卵、幼虫、蛹或成虫来控制害虫种群。
*主要类群:瓢虫(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等,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等)、草蛉(如大草蛉、丽草蛉,捕食蚜虫、叶螨、粉虱、蓟马及多种鳞翅目害虫卵和初孵幼虫)、食蚜蝇(幼虫捕食蚜虫)、捕食螨(如智利小植绥螨、胡瓜钝绥螨,专门捕食叶螨)、蜘蛛和捕食性蝽象等。
*作用特点:通常食量较大,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较为直接和明显。
2.寄生性天敌:此类天敌昆虫将卵产于寄主体内或体外,其幼虫在寄主体内或体外发育,以寄主的体液或组织为食,最终导致寄主死亡。
*主要类群:寄生蜂(如赤眼蜂,寄生多种鳞翅目害虫卵;蚜茧蜂,寄生蚜虫;小蜂总科的多种寄生蜂,寄生介壳虫、粉虱等)、寄生蝇(如寄蝇科种类,寄生鳞翅目幼虫等)。
*作用特点:寄生性天敌与寄主的关系更为密切,往往具有较高的寄主专一性,对害虫种群的调控作用更为持久和稳定。
(二)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利用能使病虫害致病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来防治病虫害,这类微生物被称为病原微生物。
1.昆虫病原真菌:通过体壁侵入昆虫体内,在其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或消耗营养,导致昆虫死亡。常见种类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等。可用于防治蛴螬、蚜虫、蝗虫、多种鳞翅目幼虫等。
2.昆虫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昆虫体内,产生伴孢晶体、外毒素等致病物质。最著名的是苏云金杆菌(Bt),其不同亚种和菌株可防治多种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害虫。此外,还有球形芽孢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
3.昆虫病毒:主要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等。病毒侵入昆虫体内后,在寄主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破裂和组织坏死。其寄主专一性强,效果持久,但作用速度相对较慢。
4.昆虫病原线虫:主要是斯氏线虫科和异小杆线虫科的种类,它们与共生细菌协同作用,侵染并杀死寄主昆虫(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蛀干害虫)。
5.植物病原物的颉颃微生物: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其作用机制包括竞争作用(空间、营养)、拮抗作用(产生抗生素、溶菌酶等)、寄生作用(重寄生现象)以及诱导植物抗病性等。例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防治多种土传病害(如枯萎病、青枯病);利用木霉菌防治灰霉病、立枯病等;利用噬菌体防治细菌性病害。
(三)其他有益生物与植物源物质的利用
1.捕食性脊椎动物:如蛙类、蟾蜍、鸟类、某些食虫哺乳动物等,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害虫种群有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是生态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2.植物源农药:利用某些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杀虫、杀菌或除草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如生物碱、萜类、黄酮类等,加工制成的农药。这类物质通常对靶标生物选择性强,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易降解。例如,除虫菊素、鱼藤酮、印楝素等。
3.信息素与行为调控: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等,干扰害虫交配、诱捕监测或集中诱杀。这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特异性极高的防治技术。
二、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一)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1.天敌的自然保护: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植被多样性(如种植显花植物、建立缓冲带、实行间作套种等),为天敌提供蜜源、栖息场所和替代寄主,减少或避免使用对天敌高毒的化学农药,从而保护天敌种群,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
2.天敌的人工繁殖与释放:在天敌自然种群不足,或在害虫发生初期,通过人工大量繁殖天敌并释放到田间,以补充或建立天敌种群,迅速控制害虫数量。例如,赤眼蜂的工厂化生产与大面积释放防治玉米螟等。
3.天敌的引进与移殖:对于外来入侵害虫或本地缺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ord格式:报价单-通用报价单.docx VIP
- 川教版(2024)《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 单元3 活动三 《处理规范的数据》课件.pptx VIP
- 北京市大兴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瓶子哈哈镜》幼儿园大班科学微课讲课PPT课件.pptx VIP
- EPCM项目管理实施规划.docx VIP
-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doc
- 室内除甲醛报价单模板.docx VIP
- 外用制剂仿制药开发I-处方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评价.ppt VIP
- GB50055-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2).pdf VIP
- GB_T 13542.2-2021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