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的现状.docVIP

合肥市的现状.doc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肥市的现状

清晨六点半,我抱着刚买的三河米饺挤上地铁3号线。车厢里飘着淮南牛肉汤的热乎气,邻座姑娘的电脑屏幕亮着——是蔚来汽车的电池设计图,她指尖飞快敲着键盘,不时抬头看一眼地铁线路图;对面大叔翻着《合肥晚报》,头版标题“科大硅谷新增5家人工智能企业”被他翻得沙沙响;门口阿姨提的庐州烤鸭渗着油,滴在擦得锃亮的地板上,她赶紧用纸巾抹,笑着跟旁边人说:“我儿子在滨湖上班,以前要坐半小时公交,现在地铁直达,中午就能吃到热烤鸭。”

这是合肥最普通的早高峰,没有标语式的“发展奇迹”,只有烟火气里的“正在变好”。就像我楼下的小吃店老板老周,以前晚上八点就关卷帘门,现在十点还在揉面:“以前出了环城路就没人,现在连肥西的小伙子都开车来吃我家的板面,说‘比市区的正宗’。”他的手在面案上揉得发红,案边摆着刚到的快递——是给新招的服务员买的手机支架,“现在要拍抖音,不然年轻人找不到这儿。”

老周的变化,藏着合肥最真实的“成长密码”。我邻居家的小宇,去年从上海回合肥进了高新区的长鑫存储。以前他总说“合肥只有家电厂”,现在天天朋友圈晒实验室的显微镜:“我们做的内存芯片,能装在华为的笔记本里。”他妈妈逢人就笑:“以前担心他在上海租房子苦,现在周末能回家吃我做的臭鳜鱼,工资不比上海少多少。”

这种“回来”的故事,在合肥越来越多。小区里的张老师说:“我们班40个孩子,有15个是外地来的——父母在经开区做新能源电池,在蜀山区做芯片设计,在滨湖做金融。以前合肥是‘输出人口’,现在变成‘吸引人口’,就像老槐树开始招喜鹊,枝桠密了,能住更多鸟。”

合肥的“密”,是把老味道和新东西串起来的“密”。比如淮河路步行街的糖炒栗子店,开了二十年,现在旁边开了家卖手冲咖啡的小店,老板是刚从杭州回来的合肥姑娘:“我以前觉得合肥没有‘小资’,现在发现老城区的糖炒栗子和新城区的咖啡香,能凑成一杯‘合肥特调’。”她举着刚做好的咖啡,奶泡上撒了点炒栗子的碎仁,“你尝,这就是合肥的味道——甜,又有点焦香,像我们的日子,以前苦过,现在甜了。”

甜的不止是味道,还有“能抓住的机会”。我同事的老公,以前在深圳做半导体研发,去年回合肥进了“科大硅谷”。他说:“以前觉得合肥只有‘科大’有名,现在才知道,这里有长鑫、有蔚来、有京东方,产业链比深圳某些区还全。”上周他加班到十点,楼下的便利店还开着,老板递给他一杯热可可:“我知道你要熬夜,特意留了热的。现在合肥的夜越来越长,不是因为玩,是因为有人在拼。”

拼的人多了,城市的“骨架”也越来越结实。以前出了环城路就是田,现在地铁线像串珍珠的线——1号线连起老城区的逍遥津和滨湖的安徽名人馆,2号线串着蜀山区的科大和瑶海区的白马服装城,3号线把高新区的半导体公司和庐阳区的老书店连在一起。我奶奶是老合肥,以前总说“出了南门就是肥西”,现在她跟着我坐地铁去滨湖:“这哪是肥西?比以前的市区还热闹,连商场里都有卖汉服的,跟南京似的。”

热闹里藏着“不变”,才是合肥最让人安心的现状。逍遥津的大象滑滑梯还在,周末排队的有刚会走的小孩,也有三十岁的大人——“我小时候就是坐这个滑下来的,现在带孩子来”,滑梯的油漆掉了点,但扶手还是那么光滑,像老合肥的脾气,温柔又踏实。还有包河公园的包公祠,门口的卖香摊还在,老板还是那个穿蓝布衫的大爷:“以前来烧香的都是本地人,现在有很多外地人,说‘来看看包公,也看看合肥’。”他的香包绣着“清正廉洁”,挂在绳子上随风晃,像合肥的“根”,扎得深,长得稳。

晚上八点,我在天鹅湖边上散步。风里飘着桂花香,湖边的酒吧传来吉他声,有年轻人在唱《合肥的夜》:“以前我想离开这里,现在我想留在这,因为这里有我的工作,我的朋友,还有楼下卖早点的阿姨记得我要加两个鸡蛋。”旁边的老爷爷推着轮椅,上面坐着老奶奶,他们望着远处的大蜀山,轮廓在夜色里模糊又清晰。老爷爷说:“你看那栋楼,以前是菜地,现在变成了写字楼。我们以前约会就在这湖边,那时候没有路灯,现在灯比星星还亮。”

老奶奶笑着拍他的手:“亮不好吗?亮了,就能看见更多人,更多事。”

是啊,合肥的现状不是GDP报表上的数字,不是拔地而起的高楼,是地铁里飘着的牛肉汤香,是小吃店老板延长的营业时间,是回合肥工作的年轻人的朋友圈,是老人们坐在小区里说“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它像一碗刚煮好的庐州面,汤头是熬了几十年的烟火气,面是刚揉好的新鲜劲,每一口都热乎,每一口都踏实。

我蹲下来,摸了摸天鹅湖边的青石板——上面有孩子用粉笔写的“合肥,我喜欢”,笔迹歪歪扭扭,却像合肥的现状,不完美,却鲜活,正在用力生长,正在把“以前”变成“现在”,把“梦想”变成“日常”。风又吹过来,桂花香更浓了,我闻着这味道,突然觉得,这就是合肥最真实的样子:不是“网红城市”,不是“科技新城”,是一个“正在认真生活的城市”,是我们的家。

文档评论(0)

155****7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