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守艺·新生
在川西一座古朴小镇的青石板路尽头,藏着一家名为“竹韵阁”的竹编工作室。它的主人,是一位年过七旬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李志清。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竹编”的第三代传人。
李志清的竹编技艺源自祖辈。从选竹、破竹、刮青到分丝,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时间的重量与手作的温度。他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竹编画,用了近万根细如发丝的竹丝,耗时三年才编织完成。画中层峦叠嶂,烟波浩渺,竹丝天然的色泽与纹理将国画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观者无不叹为观止。
然而,这门精湛的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的窘境。“二十多年前,机器生产的东西又便宜又多,没人愿意静下心来学这个又苦又累还不赚钱的手艺了。”李志清回忆道,最艰难的时候,他的徒弟全部改行,儿子也宁愿去大城市打工,不愿接班。
转折发生在2018年。当地文旅部门将“竹韵阁”纳入非遗旅游线路,一批批游客的到来,让沉寂的工作室重新焕发生机。更让李志清惊喜的是,他的儿子李振华,一位毕业于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在目睹了竹编在新时代的潜力后,毅然选择回乡,与父亲共同创业。
(摘自《匠心·传承》人物通讯系列,有删改)
材料二:
对话·跨界
记者:李老,振华回来后,给“李氏竹编”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变化?
李志清:变化太大了!(笑)最开始,我觉得他那些新点子“花里胡哨”。后来,我认同了他的想法,他用电脑设计的竹编灯饰、文创胸针、甚至建筑装饰构件,确实打开了新市场。以前我们主要做观赏性的大件工艺品,现在有了很多实用性的小物件,更受年轻人喜欢。他还在网上开账号,直播编竹编,好多网友都说“治愈”。我这才明白,手艺不能只待在深闺,得让人看见。
记者:振华,从设计师到非遗传承人,这个转变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李振华: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观念的融合。如何让我学到的现代设计语言,不去破坏竹编本身的手工灵魂。比如,我设计了一款符合人体工学的竹编电脑包,内部需要更规整的几何纹样。但父亲坚持,即便是几何纹,每一处的收口也应有手作的“呼吸感”,不能像机器织出来的一样死板。我们为此争论了很多次。最终,我们找到了平衡点:用现代设计赋能,但核心技艺和手感必须保留。父亲让我懂得,“慢”和“不完美”本身,就是手工艺最珍贵的价值。
记者:您认为非遗传承,最重要的是传承什么?
李志清:传“心”。手艺可以慢慢教,但对手中材料的敬畏,对每一件作品的专注与耐心,这份“匠心”是根本。看到振华能静下心来,一坐就是半天研究一个新编法,我就知道,这门手艺的“魂”接上了。
李振华:我认为是在传承中创新。传承不是博物馆式的保护,而是要让它重新回到当代人的生活里,拥有新的生命力。我们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传承一种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摘自2025年第2期《新青年与传统艺》访谈录,有删改)
材料三:
观察·启示
“李氏竹编”的传承故事,提供了一个非遗在现代社会存续与发展的范本。它的成功关键在于走出了“活态传承”之路。
首先,它实现了传承主体的代际合作。李志清代表着传统的“根”,确保了核心技艺与文化内涵的原真性;李振华则代表着创新的“叶”,引入了现代审美、市场理念与传播方式。这种“父守艺,子拓新”的模式,形成了互补与共赢。
其次,它探索了产品形态的多元发展。从纯艺术性的陈列品,转向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文创产品,拓宽了市场边界,使非遗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活”的物品。
最后,它借助了传播渠道的现代转型。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打破了地域限制,不仅实现了产品销售,更完成了非遗价值的普及教育,吸引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甚至可能激发年轻一代学习技艺的兴趣。
当然,这种创新与融合必然伴随着张力。如父子俩关于“规整”与“呼吸感”的争论,实质是工业化审美与手工艺价值之间的碰撞。成功的传承,正是在这种碰撞中,找到那个既能顺应时代,又不迷失自我的平衡点。非遗的未来,不在于固步自封,而在于有根的创新。
(摘自文艺评论《非遗的“活态传承”之路》,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志清的竹编技艺精湛,代表作《千里江山图》工艺复杂,耗时长久,艺术价值很高。
B.二十多年前,因机器制品的冲击和经济效益差,李氏竹编的传承一度面临严峻挑战。
C.李振华引入现代设计,开发出灯饰、胸针等新产品,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工艺品制作。
D.在李振华看来,传承非遗不仅要传承技艺,更需要在传承中保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今昔对比,主要突出了李志清在竹编技艺上的高超绝伦,无人能及。
B.材料二中父子二人的访谈,显示出他们在传承理念上存在分歧且不可调和。
C.材料三认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市大峪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山东省菏泽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A)试卷(含答案).docx
-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一中201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
-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题.docx
-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2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政治试题.docx
-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x
- 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5月学考模拟试题.docx
-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阶段测试 基本能力试题.docx
-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2010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人教版.docx
- 山东省济宁市2011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入学检测考试试题.docx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湖田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试题.docx
-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学生用卷.pdf
-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创新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素养评价(含答案).pdf
- 长沙市岳麓实验高三期中考试历史-学生用卷.pdf
-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